在不久前的大阪亞洲電影節上,有部泰國冷門黑馬一舉擊敗《少年的你》,拿下最佳影片。這部電影拍出了亞洲獨有的那種情韻和細膩。它就是──《無痛斷捨離》(時光機、Happy Old Year)IMDb 7.5分。
電影主要聚焦的是「斷捨離」與「極簡主義」,女主小琴是一個瑞典留學回來的設計師,主攻極簡主義。在電影開頭,我們就能看見她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接受採訪。
而她的辦公室/家,也確實非常的大氣,白色系的空間中,可謂家徒四壁;除了必需傢具和用品,一樣多餘的東西都沒有。然而,就在一年之前,這個辦公室/家裡,還堆滿了雜物。
原來一年前,小琴去參加面試,老闆很欣賞她的作品,極簡而具有功能性;但老闆還要考察她的家,看看她是不是表裡如一。小琴回到家裡,就瞬間心煩意亂。
家裡住著三個人,媽媽、弟弟和小琴,爸爸已經另尋新歡。因為家裡雜物太多,媽媽甚至經常在椅子上就睡著了。看到滿屋的雜物,以及做網店主弟弟,一屋子衣服商品。她下定決心要來一次斷捨離。小琴的家有兩層,第一層曾經是爸爸開的樂器店,第二層基本都空著。小琴打算把第一層裝修成自己的辦公室,把第二層做成居家。
什麼叫《斷捨離》?其實這本書講的就是,扔掉所有用不上,並且內心沒有感覺的東西,脫離對事物的執著。小琴和弟弟把超市的垃圾袋買空了,回家開始把雜物全部扔進垃圾袋。舊CD、成績表、收音機、古早的手機等等等等。
她說:「垃圾袋就像黑洞,丟進入後就消失了。你就不記得裡面裝了什麼…」。但事實上,這麼多東西,想扔掉也許並不是那麼簡單。
小琴有時候剛扔掉,又忍不住追回來。生活中的每一個物品都有記憶,拿起一件物品,只要沒有心動的感覺了,就可以丟入垃圾袋;如果扎起垃圾袋,你根本不會知道那裡面是什麼,那留著這些東西又有什麼用?
道理好像是如此,但真要去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些東西總是難以被割捨;看著滿地的垃圾袋,小琴更頭疼了。然而,真正的麻煩,其實還沒有開始。
有一次,來幫忙整理東西的朋友,發現自己送給小琴的生日禮物CD被小琴扔了;這無疑傷害了兩個人的感情。在道歉之後,朋友教育小琴:並不是你對一個禮物沒有感覺了,就可以丟掉,要送禮的雙方都沒有感覺了,才算真的沒有感覺了。
小琴深受啓發,感覺這樣就可以把和朋友之間的舊物都丟掉了——只要把他們逐個歸還給老朋友、老同學,並道歉或是敘舊,就可以正式的告別了。這個地方,筆者的理解就是像一個儀式一樣,好好的告別這些舊物。然而,雖然大多數朋友都接受了這些老物件,卻依然有些羈絆是無法斬斷的。
比如曾經辜負過的朋友——小琴之前是一個有點自私的人,為了自己方便可以放朋友鴿子,並且再也不回頭。這麼久的時間,她去歸還東西,朋友卻一點也不想和她見面。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最厲害的是小琴和前男友分手,也是那種一言不發就直接分手的。超過份的分手方式,把前男友的心都傷成了篩子。
小琴想和前男友道歉,兩人糾纏很久之後,前男友說:
「你說出抱歉時我很生氣,感覺就像是不用負責了,我只能接受,如果不原諒你,那就是我的問題。彷彿你把所有的罪惡感全加諸在我身上,然後你就一走了之。所以就不要說吧,一輩子去承受罪惡感,別逃避啊,你辦得到嗎?」 也就是說,表面上女主小琴在道歉,在告別,其實這只是小琴的一種自私,只是為自己的懦弱和自私尋找到一個藉口而已。
那些承載著記憶,牽掛著羈絆,蘊藏著情感的雜物,你真的可以扔掉嗎?扔掉客觀物理世界的物體,精神記憶上的情感就也消失了嗎?割捨舊愛,歸還舊物,忘卻舊人,斬斷情絲,道聲再見,不要留戀,不要懷念。
斷捨離的步驟大致可列為:
第一階段 設定目標尋找靈感;
第二階段 不要懷念過去;
第三階段 不要有太多感覺;
第四階段 別動搖、要無情;
第五步 不要增加東西;
第六步 不要留戀。
你做得到嗎?
捨棄,有時候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我們在堅持斷捨離的時候,其實有時候只是一種逃避。只不過,我們把我們逃避的東西丟進垃圾袋,所以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麼。
舉個例子:單向刪除好友而不通知對方。筆者以前一直覺得單向刪好友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事情。
因為不喜歡對方、或者不再感興趣所以隨便的加人再隨便的刪人,真的很遜。
因為不喜歡對方所以覺得沒必要有禮貌,這其實就是沒禮貌。人都會給自己的行為找合理性,即使沒禮貌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實際上也確實沒什麼大不了,這事說大不大。
你要說對方真的很反感,那你確實有合理性。可是一個微信好友,正常情況又能有幾大的誤會呢?無非是人家一條朋友圈不合你的心意,或是自己覺得社交壓力太大想減少社交而已。這有什麼不能大大方方說出來的。
即使再不喜歡的人,也會簡單的說一聲麻煩互刪。不好意思,感覺沒有再聯繫的必要了,所以麻煩互刪。
生命那麼短,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給別人造成困擾,筆者覺得這很重要。無論是朋友還是工作關係,暗地裡順著自己的想法處事,把煩惱留給別人,一舉之勞就解決所有的後顧之憂。筆者個人很反感這種行為,一點也不坦蕩。
當然,可能用這個話題來講,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畢竟這是一個快餐網絡時代,緣分賤如爛白菜,羈絆不如大蘿蔔。
這個時代沒有誰會珍惜另一個人,只有無數自私的人在網絡上尋找獵物和索取對象。為了自己釋懷,為了自己作出最好的、最有利的、最實際的選擇,就可以對別人不顧,而且道德上沒有任何顧慮,這基本才是網上的政治正確。
精緻的自私有理,虛偽的客套矯情,快餐時代果然直來直去。細膩和沈默再也沒有人贊賞。
不過這部電影,就是這種小格局偏細膩的風格。它關注的是人們心中的那點淡淡小情緒,小情懷。可能也正是因為這種亞洲文化獨有的情懷,才讓它拿到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電影主要聚焦的是「斷捨離」與「極簡主義」,女主小琴是一個瑞典留學回來的設計師,主攻極簡主義。在電影開頭,我們就能看見她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裡接受採訪。
而她的辦公室/家,也確實非常的大氣,白色系的空間中,可謂家徒四壁;除了必需傢具和用品,一樣多餘的東西都沒有。然而,就在一年之前,這個辦公室/家裡,還堆滿了雜物。
原來一年前,小琴去參加面試,老闆很欣賞她的作品,極簡而具有功能性;但老闆還要考察她的家,看看她是不是表裡如一。小琴回到家裡,就瞬間心煩意亂。
家裡住著三個人,媽媽、弟弟和小琴,爸爸已經另尋新歡。因為家裡雜物太多,媽媽甚至經常在椅子上就睡著了。看到滿屋的雜物,以及做網店主弟弟,一屋子衣服商品。她下定決心要來一次斷捨離。小琴的家有兩層,第一層曾經是爸爸開的樂器店,第二層基本都空著。小琴打算把第一層裝修成自己的辦公室,把第二層做成居家。
什麼叫《斷捨離》?其實這本書講的就是,扔掉所有用不上,並且內心沒有感覺的東西,脫離對事物的執著。小琴和弟弟把超市的垃圾袋買空了,回家開始把雜物全部扔進垃圾袋。舊CD、成績表、收音機、古早的手機等等等等。
她說:「垃圾袋就像黑洞,丟進入後就消失了。你就不記得裡面裝了什麼…」。但事實上,這麼多東西,想扔掉也許並不是那麼簡單。
小琴有時候剛扔掉,又忍不住追回來。生活中的每一個物品都有記憶,拿起一件物品,只要沒有心動的感覺了,就可以丟入垃圾袋;如果扎起垃圾袋,你根本不會知道那裡面是什麼,那留著這些東西又有什麼用?
道理好像是如此,但真要去做,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些東西總是難以被割捨;看著滿地的垃圾袋,小琴更頭疼了。然而,真正的麻煩,其實還沒有開始。
有一次,來幫忙整理東西的朋友,發現自己送給小琴的生日禮物CD被小琴扔了;這無疑傷害了兩個人的感情。在道歉之後,朋友教育小琴:並不是你對一個禮物沒有感覺了,就可以丟掉,要送禮的雙方都沒有感覺了,才算真的沒有感覺了。
小琴深受啓發,感覺這樣就可以把和朋友之間的舊物都丟掉了——只要把他們逐個歸還給老朋友、老同學,並道歉或是敘舊,就可以正式的告別了。這個地方,筆者的理解就是像一個儀式一樣,好好的告別這些舊物。然而,雖然大多數朋友都接受了這些老物件,卻依然有些羈絆是無法斬斷的。
比如曾經辜負過的朋友——小琴之前是一個有點自私的人,為了自己方便可以放朋友鴿子,並且再也不回頭。這麼久的時間,她去歸還東西,朋友卻一點也不想和她見面。這還不是最過分的,最厲害的是小琴和前男友分手,也是那種一言不發就直接分手的。超過份的分手方式,把前男友的心都傷成了篩子。
小琴想和前男友道歉,兩人糾纏很久之後,前男友說:
「你說出抱歉時我很生氣,感覺就像是不用負責了,我只能接受,如果不原諒你,那就是我的問題。彷彿你把所有的罪惡感全加諸在我身上,然後你就一走了之。所以就不要說吧,一輩子去承受罪惡感,別逃避啊,你辦得到嗎?」 也就是說,表面上女主小琴在道歉,在告別,其實這只是小琴的一種自私,只是為自己的懦弱和自私尋找到一個藉口而已。
那些承載著記憶,牽掛著羈絆,蘊藏著情感的雜物,你真的可以扔掉嗎?扔掉客觀物理世界的物體,精神記憶上的情感就也消失了嗎?割捨舊愛,歸還舊物,忘卻舊人,斬斷情絲,道聲再見,不要留戀,不要懷念。
斷捨離的步驟大致可列為:
第一階段 設定目標尋找靈感;
第二階段 不要懷念過去;
第三階段 不要有太多感覺;
第四階段 別動搖、要無情;
第五步 不要增加東西;
第六步 不要留戀。
你做得到嗎?
捨棄,有時候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我們在堅持斷捨離的時候,其實有時候只是一種逃避。只不過,我們把我們逃避的東西丟進垃圾袋,所以我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逃避什麼。
舉個例子:單向刪除好友而不通知對方。筆者以前一直覺得單向刪好友是一件非常不禮貌的事情。
因為不喜歡對方、或者不再感興趣所以隨便的加人再隨便的刪人,真的很遜。
因為不喜歡對方所以覺得沒必要有禮貌,這其實就是沒禮貌。人都會給自己的行為找合理性,即使沒禮貌也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實際上也確實沒什麼大不了,這事說大不大。
你要說對方真的很反感,那你確實有合理性。可是一個微信好友,正常情況又能有幾大的誤會呢?無非是人家一條朋友圈不合你的心意,或是自己覺得社交壓力太大想減少社交而已。這有什麼不能大大方方說出來的。
即使再不喜歡的人,也會簡單的說一聲麻煩互刪。不好意思,感覺沒有再聯繫的必要了,所以麻煩互刪。
生命那麼短,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不給別人造成困擾,筆者覺得這很重要。無論是朋友還是工作關係,暗地裡順著自己的想法處事,把煩惱留給別人,一舉之勞就解決所有的後顧之憂。筆者個人很反感這種行為,一點也不坦蕩。
當然,可能用這個話題來講,未免有點小題大做了。畢竟這是一個快餐網絡時代,緣分賤如爛白菜,羈絆不如大蘿蔔。
這個時代沒有誰會珍惜另一個人,只有無數自私的人在網絡上尋找獵物和索取對象。為了自己釋懷,為了自己作出最好的、最有利的、最實際的選擇,就可以對別人不顧,而且道德上沒有任何顧慮,這基本才是網上的政治正確。
精緻的自私有理,虛偽的客套矯情,快餐時代果然直來直去。細膩和沈默再也沒有人贊賞。
不過這部電影,就是這種小格局偏細膩的風格。它關注的是人們心中的那點淡淡小情緒,小情懷。可能也正是因為這種亞洲文化獨有的情懷,才讓它拿到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