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TVB金庸劇中肩負時代符號重擔的兩代楊過,一位楊康,在中環地鐵隧洞中展開終極對決,上一次看這樣的浩蕩場面,已經不知曾幾何時,有一瞬間,《掃毒2》的這個堪稱近年來最驚心動魄的動作戲懸停時刻,幾乎令筆者腦海裡對香港電影的情意結傾巢而出,那些由擠逼空間、熟悉演員與鬼馬橋段組成的無數個充滿熱血的影像片段,仿佛都可以在此找到充分依據。他們代表過去,也標註了銘刻於觀看者眼目心腦中的熱血現在時。
距離第一部《掃毒》過去了六年之久,劉青雲+張家輝+古天樂的萬年組合終於更新成了更具港產影史演員歷史譜系意義的劉德華、古天樂、苗僑偉,導演也由純類型片導演陳木勝換成了高產而文本表意豐富的邱禮濤,這一次的兄弟情更直截了當化為了“黑白灰”式的三足鼎立格局:脫離幫會轉型為金融家的余順天(劉德華)、昔年受辱轉而全面投入販毒的地藏(古天樂)與正義化身的警官林正風組成了這場2019最新掃毒戰的鐵三角,圍繞余順天同地藏超過30年的相識,衍生出在黃金時代港產片中不斷重復過的兄弟鬩牆橋段。
在片首的2004年敘事中,林正風夫人執行任務意外身亡,救護車開到醫院,正是地藏將自己的斷指扔進垃圾箱,與全世界決裂的時刻,送地藏到醫院的余順天,見證了一個正邪模糊卻悲情滿溢的錯身時刻,為其後他跟林正風的聯手埋下伏筆。
邱禮濤絕對算是當今港產電影中高產旗手,創作類型題材極盡多元,盡管品質往往良莠不齊,但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哲學博士的背景,令其有意無意將對現實社會的思索投射入其電影文本,由早期的《的士判官》、《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到較近的《家和萬事驚》、《失眠》、《泄密者》,跨度極大的類型電影創作中,在在彰顯存於敘事本身的奇觀性之外的社會人類學意味。《掃毒2》亦是在這一點上,同第一部有比較明顯的分野。劇作描繪的由2004到2019的十五年跨度,正是香港社會走出非典創痛的篳路藍縷過程縮影,其驚心動魄程度堪比經濟起飛的70年代。“掃滅毒品(毒販)”在片中被作為最堅定不移的使命得到執行,而片中出現的黑社會組織同樣一以貫之反對毒品泛濫,在這個關節上,與所謂“白道”達成高度統一,這亦是脫離苦海的余順天通過各種方式試圖達到的社會願景。
《掃毒2》很容易被人詬病為人物形象設定臉譜化、敘事散漫,但在筆者看來,正是這種東打一槍西開一炮的姿態,組成了三大主角面對各自生存/尊嚴危機的無可奈何模糊面貌。余順天身處情義正邪夾縫中,不惜通過巨額懸紅阻擋地藏進一步發展勢力,本身就已經是鋼絲上跳舞的舉動;地藏由無辜受難者轉變為自證其惡的精神浪子,其性格內核非常像古天樂二十年前出演的電視劇集《創世紀》裡的張自力,這亦是本片與所謂經典文本的互動趣味所在。苗僑偉在長期的“電視人”定位中再次走上銀幕,與最終對決時刻考驗了自己執著堅守的社會良心,是出人意料的,這種效果,實際上正是來自於全片相對缺乏高潮的主體敘事所造成的蓄勢。
片末的地鐵追車與大決戰一舉扭轉了低調的故事線進程,令《掃毒2》突然回勇成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熱血沸騰的模樣,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吳宇森《喋血街頭》結尾的瘋狂追戰,從剪輯技巧與火爆程度來說完全可以與《霹靂火》式的追車戲媲美。這種某種程度上顯得過猶不及的爆發,同《喋血街頭》結尾的優劣如出一轍,可以被理解為是對常規類型片敘事規則的反動,但反過來看,正是事出突然的一手好牌,重現了香港電影失落已久的癲狂精神。中環地鐵站從站廳到站台的全面毀滅,因應了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源自於香港自身所處冷戰格局中頑強發軔的過往與亟待於今日重建旗鼓的現實。但其實這個事實頗為遺憾,因為構成這滿銀幕壯烈的三大男主角,仍然是我們熟悉了幾十年的面孔。
這或許可以從明星魅力認同的角度加以更為客觀有效的審視。出現於《掃毒2》中的三大男主角及一眾配角,許多都是對觀眾而言具有相當程度集體記憶召喚功能的符號,比如劉江、李燦森、鄭則仕,短暫登場的配角們,代表了過去三十多年不同年代層級的香港影視印象。片中余順天陰差陽錯地失去了親生兒子,現任鄒文鳳(林嘉欣)卻無法帶給他延續香火的可能,這種關於傳宗接代的強烈渴求甚至成為片尾余順天的唯一良願,其重要程度超越了對禁毒的堅決。這是否也在暗示香港電影輝煌的註定不可延續?而對香港電影的接受本身,通過觀看《掃毒2》是否可能得到扭轉性強化,抑或只是波瀾一點,註定最終歸於沉默呢?
這是邱禮濤的問題抑或答案?想來亦是觀看本片最耐人尋味的命題。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距離第一部《掃毒》過去了六年之久,劉青雲+張家輝+古天樂的萬年組合終於更新成了更具港產影史演員歷史譜系意義的劉德華、古天樂、苗僑偉,導演也由純類型片導演陳木勝換成了高產而文本表意豐富的邱禮濤,這一次的兄弟情更直截了當化為了“黑白灰”式的三足鼎立格局:脫離幫會轉型為金融家的余順天(劉德華)、昔年受辱轉而全面投入販毒的地藏(古天樂)與正義化身的警官林正風組成了這場2019最新掃毒戰的鐵三角,圍繞余順天同地藏超過30年的相識,衍生出在黃金時代港產片中不斷重復過的兄弟鬩牆橋段。
在片首的2004年敘事中,林正風夫人執行任務意外身亡,救護車開到醫院,正是地藏將自己的斷指扔進垃圾箱,與全世界決裂的時刻,送地藏到醫院的余順天,見證了一個正邪模糊卻悲情滿溢的錯身時刻,為其後他跟林正風的聯手埋下伏筆。
邱禮濤絕對算是當今港產電影中高產旗手,創作類型題材極盡多元,盡管品質往往良莠不齊,但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哲學博士的背景,令其有意無意將對現實社會的思索投射入其電影文本,由早期的《的士判官》、《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到較近的《家和萬事驚》、《失眠》、《泄密者》,跨度極大的類型電影創作中,在在彰顯存於敘事本身的奇觀性之外的社會人類學意味。《掃毒2》亦是在這一點上,同第一部有比較明顯的分野。劇作描繪的由2004到2019的十五年跨度,正是香港社會走出非典創痛的篳路藍縷過程縮影,其驚心動魄程度堪比經濟起飛的70年代。“掃滅毒品(毒販)”在片中被作為最堅定不移的使命得到執行,而片中出現的黑社會組織同樣一以貫之反對毒品泛濫,在這個關節上,與所謂“白道”達成高度統一,這亦是脫離苦海的余順天通過各種方式試圖達到的社會願景。
《掃毒2》很容易被人詬病為人物形象設定臉譜化、敘事散漫,但在筆者看來,正是這種東打一槍西開一炮的姿態,組成了三大主角面對各自生存/尊嚴危機的無可奈何模糊面貌。余順天身處情義正邪夾縫中,不惜通過巨額懸紅阻擋地藏進一步發展勢力,本身就已經是鋼絲上跳舞的舉動;地藏由無辜受難者轉變為自證其惡的精神浪子,其性格內核非常像古天樂二十年前出演的電視劇集《創世紀》裡的張自力,這亦是本片與所謂經典文本的互動趣味所在。苗僑偉在長期的“電視人”定位中再次走上銀幕,與最終對決時刻考驗了自己執著堅守的社會良心,是出人意料的,這種效果,實際上正是來自於全片相對缺乏高潮的主體敘事所造成的蓄勢。
片末的地鐵追車與大決戰一舉扭轉了低調的故事線進程,令《掃毒2》突然回勇成上世紀80-90年代香港電影熱血沸騰的模樣,很容易令人聯想起吳宇森《喋血街頭》結尾的瘋狂追戰,從剪輯技巧與火爆程度來說完全可以與《霹靂火》式的追車戲媲美。這種某種程度上顯得過猶不及的爆發,同《喋血街頭》結尾的優劣如出一轍,可以被理解為是對常規類型片敘事規則的反動,但反過來看,正是事出突然的一手好牌,重現了香港電影失落已久的癲狂精神。中環地鐵站從站廳到站台的全面毀滅,因應了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源自於香港自身所處冷戰格局中頑強發軔的過往與亟待於今日重建旗鼓的現實。但其實這個事實頗為遺憾,因為構成這滿銀幕壯烈的三大男主角,仍然是我們熟悉了幾十年的面孔。
這或許可以從明星魅力認同的角度加以更為客觀有效的審視。出現於《掃毒2》中的三大男主角及一眾配角,許多都是對觀眾而言具有相當程度集體記憶召喚功能的符號,比如劉江、李燦森、鄭則仕,短暫登場的配角們,代表了過去三十多年不同年代層級的香港影視印象。片中余順天陰差陽錯地失去了親生兒子,現任鄒文鳳(林嘉欣)卻無法帶給他延續香火的可能,這種關於傳宗接代的強烈渴求甚至成為片尾余順天的唯一良願,其重要程度超越了對禁毒的堅決。這是否也在暗示香港電影輝煌的註定不可延續?而對香港電影的接受本身,通過觀看《掃毒2》是否可能得到扭轉性強化,抑或只是波瀾一點,註定最終歸於沉默呢?
這是邱禮濤的問題抑或答案?想來亦是觀看本片最耐人尋味的命題。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