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你的名字嗎?還有最初的純真和夢想?或許,我們為了融入這個世界,已經和最初的自己越走越遠了。
最近《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很多小時候看過的人,或許如今都長大了。不知道當我們再看的時候,會不會對《千與千尋》更加感同身受了呢?
在電影的開頭,千尋的爸爸說起那個破敗的游樂園的由來,也點明瞭當時日本的社會背景—泡沫經濟過後。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被稱作“平成景氣”,之後泡沫破裂便造成了“平成大蕭條”。
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大量資金涌入日本國內市場。為補貼國內出口產業因匯率上漲造成的損失,政府實施金融緩和政策產生過剩的流通資金。加之受全球通貨緊縮的影響,日本國內掀起了投機熱潮。在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猶為明顯。人們熱衷於炒作土地,大量的開發建設。房地產價值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欲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
電影裡破敗的游樂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造起來又衰敗下去。消費欲望的增加也是人們對利益物質的欲望增加,人們更貪婪金錢和物質,唯利是圖。人們為了開發土地,肆意破壞自然。因為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大量垃圾,造成嚴重的垃圾污染。在整部電影里的方方面面也都能體現。
我們個人之於這個時代,便猶如蒲葦隨波逐流。我們不能改變什麼,唯一能做的便是不忘自己的初心。
天真的千尋來到了這個奇異的世界里,就像我們慢慢長大一步步融入社會中。
湯婆婆是湯屋的主人,她通過改變別人的名字控制別人。千尋也因此改叫小千,白龍也因此忘記了自己的名字。
千尋來到這個世界的初心便是救出父母,一起逃出。但她為了能在這個世界生存,就必須暫時收起自己的目的,不管如何受苦受難都要找到一份工作來謀生。就像步入社會的我們,很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很多人迫於現實的無奈,去找一份工作來謀生。但是很多人在社會上慢慢立足後,也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夢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上,不斷的追逐著利益、權力‧‧‧
千尋在最初找工作的時候按白龍說的,要到最下層找鍋爐爺爺。而湯屋本身就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掌權者在最上方操控一切,勞動人民卻處在最下方。鍋爐爺爺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有六個胳膊,工作起來各司其職效率非常高,是一個工作狂。但他的待遇呢?整日生活在湯屋底端,獨自一人,生活樸素,與上面的熱鬧、繁華、奢靡鮮明對比。
在湯屋中工作的辛苦勞累,還有美食金錢的誘惑,千尋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名字,沒有忘記自己最初來的目的。在湯屋中,有管控她的上級,有刁難她的人,有幫助她的人,也有炙熱追求她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剋服了勞累的工作、惡劣的環境、還有爭競的人心,慢慢成長起來,不再恐懼膽小,不再懦弱幼稚,不再任性而為。
電影中充滿了童年的天真爛漫,但是這個過程又何嘗不是艱難地成長呢?
湯屋就是社會的縮影,在人們狂熱的追求利益中,也有人情冷暖,過於貪婪會變成豬,變得只知道貪婪,變得不管吃多少都不滿足。我們都只是平凡的人、簡單的人,也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代表者。在社會經濟快速繁榮發展,物欲橫流中,紛繁的物質不斷地吸引著平凡的人們,不斷考驗著人們的貪婪。而人們一旦陷入,便難以掙脫,慢慢的整個社會就會陷入這樣一種風氣內。
對於這個社會、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我們都是無力地,但是不管這個世界有多麼不堪,多麼紛繁復雜,外面的世界裡哪怕都是“讓人生病的病菌”。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只有在歷練中才能成長,溫室沒有威脅但也不會讓人成長。在電影的最後也從另一個側面激勵人們成長,就像走出溫室的寶寶,跟隨千尋一起來到外面的世界,離開被投喂照顧的溫室,用自己的勞動去了創造價值,獲得了開心也學會了行走。
後面筆者比較喜歡海上列車的那個場景,也是很經典─列車是單程線,也是反映了人生是一條時間線,一切都回不去,從開始車廂裡冷漠的旅客,到後來一站站的遠離,都表達出人生會遇到2920萬人,但即使距離那麼近,也不一定會有交集, 最後都只是路人。毫無預兆的遇見,又毫無關聯離開,只有去習慣這種離合;這其中有一站的特寫鏡頭,在路過的一站,出現一個跟千尋差不多大的孩子,筆者想這可能是在人生向前走的時候,你也會碰到其他人,看到他們,就像曾經的自己 ─ 在車站等車,要去某個自己想去的地方。
多年前看的時候,感慨真的沒有現在多,這就是一部人生成長階段, 你會看到黑暗,但仍然得鼓起勇氣去面對、去成長,即使父母鋪墊的路,帶你走的方向不對,會讓你委屈,但是你得獨立成長,獨自面對,不忘初心的一直走下去,沒有回頭路。勇敢的去闖吧,Romain Rolland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一直向前走,不要回頭,在這個紛雜的世界中不斷歷練成長,也願你永遠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忘記你的“名字”。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最近《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很多小時候看過的人,或許如今都長大了。不知道當我們再看的時候,會不會對《千與千尋》更加感同身受了呢?
在電影的開頭,千尋的爸爸說起那個破敗的游樂園的由來,也點明瞭當時日本的社會背景—泡沫經濟過後。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被稱作“平成景氣”,之後泡沫破裂便造成了“平成大蕭條”。
在1985年的“廣場協議”之後,日元迅速升值,大量資金涌入日本國內市場。為補貼國內出口產業因匯率上漲造成的損失,政府實施金融緩和政策產生過剩的流通資金。加之受全球通貨緊縮的影響,日本國內掀起了投機熱潮。在股票和房地產市場猶為明顯。人們熱衷於炒作土地,大量的開發建設。房地產價值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欲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
電影裡破敗的游樂場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造起來又衰敗下去。消費欲望的增加也是人們對利益物質的欲望增加,人們更貪婪金錢和物質,唯利是圖。人們為了開發土地,肆意破壞自然。因為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大量垃圾,造成嚴重的垃圾污染。在整部電影里的方方面面也都能體現。
我們個人之於這個時代,便猶如蒲葦隨波逐流。我們不能改變什麼,唯一能做的便是不忘自己的初心。
天真的千尋來到了這個奇異的世界里,就像我們慢慢長大一步步融入社會中。
湯婆婆是湯屋的主人,她通過改變別人的名字控制別人。千尋也因此改叫小千,白龍也因此忘記了自己的名字。
千尋來到這個世界的初心便是救出父母,一起逃出。但她為了能在這個世界生存,就必須暫時收起自己的目的,不管如何受苦受難都要找到一份工作來謀生。就像步入社會的我們,很難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很多人迫於現實的無奈,去找一份工作來謀生。但是很多人在社會上慢慢立足後,也漸漸忘記了自己的夢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上,不斷的追逐著利益、權力‧‧‧
千尋在最初找工作的時候按白龍說的,要到最下層找鍋爐爺爺。而湯屋本身就是這個社會的縮影,掌權者在最上方操控一切,勞動人民卻處在最下方。鍋爐爺爺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有六個胳膊,工作起來各司其職效率非常高,是一個工作狂。但他的待遇呢?整日生活在湯屋底端,獨自一人,生活樸素,與上面的熱鬧、繁華、奢靡鮮明對比。
在湯屋中工作的辛苦勞累,還有美食金錢的誘惑,千尋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名字,沒有忘記自己最初來的目的。在湯屋中,有管控她的上級,有刁難她的人,有幫助她的人,也有炙熱追求她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她剋服了勞累的工作、惡劣的環境、還有爭競的人心,慢慢成長起來,不再恐懼膽小,不再懦弱幼稚,不再任性而為。
電影中充滿了童年的天真爛漫,但是這個過程又何嘗不是艱難地成長呢?
湯屋就是社會的縮影,在人們狂熱的追求利益中,也有人情冷暖,過於貪婪會變成豬,變得只知道貪婪,變得不管吃多少都不滿足。我們都只是平凡的人、簡單的人,也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代表者。在社會經濟快速繁榮發展,物欲橫流中,紛繁的物質不斷地吸引著平凡的人們,不斷考驗著人們的貪婪。而人們一旦陷入,便難以掙脫,慢慢的整個社會就會陷入這樣一種風氣內。
對於這個社會、對於這個時代來說我們都是無力地,但是不管這個世界有多麼不堪,多麼紛繁復雜,外面的世界裡哪怕都是“讓人生病的病菌”。但是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只有在歷練中才能成長,溫室沒有威脅但也不會讓人成長。在電影的最後也從另一個側面激勵人們成長,就像走出溫室的寶寶,跟隨千尋一起來到外面的世界,離開被投喂照顧的溫室,用自己的勞動去了創造價值,獲得了開心也學會了行走。
後面筆者比較喜歡海上列車的那個場景,也是很經典─列車是單程線,也是反映了人生是一條時間線,一切都回不去,從開始車廂裡冷漠的旅客,到後來一站站的遠離,都表達出人生會遇到2920萬人,但即使距離那麼近,也不一定會有交集, 最後都只是路人。毫無預兆的遇見,又毫無關聯離開,只有去習慣這種離合;這其中有一站的特寫鏡頭,在路過的一站,出現一個跟千尋差不多大的孩子,筆者想這可能是在人生向前走的時候,你也會碰到其他人,看到他們,就像曾經的自己 ─ 在車站等車,要去某個自己想去的地方。
多年前看的時候,感慨真的沒有現在多,這就是一部人生成長階段, 你會看到黑暗,但仍然得鼓起勇氣去面對、去成長,即使父母鋪墊的路,帶你走的方向不對,會讓你委屈,但是你得獨立成長,獨自面對,不忘初心的一直走下去,沒有回頭路。勇敢的去闖吧,Romain Rolland曾經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一直向前走,不要回頭,在這個紛雜的世界中不斷歷練成長,也願你永遠不要迷失自己,不要忘記你的“名字”。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