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深度訪】不為誰而寫的音樂 雷同二友:「創作是情緒的輸出」

講樂‧過路人 於 23/08/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如有雷同,實屬組合。」這是謝芊彤、謝芊蕾兩姊妹,替組合「雷同二友」改名時開的小玩笑。姊姊芊彤行事認真,妹妹芊蕾天馬行空,將她們連結起來的,是喜歡創作的心。透過創作轉化情緒,過程裡讓她們紓解內心之餘,亦連結著歌者與聽者之間的緣分,讓其他人同樣找到共鳴。「這是結果,而非目標,音樂就是有這種安慰的作用。」雷同二友如是說。

謝芊彤(左)、謝芊蕾

●音樂創作的能量轉換

去年正式加入唱片公司,雷同二友即將舉行的音樂會,選擇以「Metabolism」作為主題,而在她們撰寫的EP發佈會文案裡,為這個生物化學名詞如此定義:「Metabolism(代謝)是生物體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過程,一旦物質和能量交換停止,生命就會結束。」芊彤和芊蕾都覺得,不同形式的藝術能將情緒轉換成養分,音樂正是其中之一。「有時我們只是將情緒放低,其實並沒好好處理過。音樂就如身體裡的酵素,在過程裡將不開心排走。」

喜歡在台上靜靜唱著歌,也喜歡跟觀眾互動的芊彤和芊蕾,選擇壽臣劇院作為舉辦音樂會的場地,全因這裡很符合她們予樂迷的感覺。吸取幾年前舉辦音樂會時「過份隨性」的經驗,雷同二友希望這次跟現場樂隊的合作,能擦出更強的音樂火花。「我們首次搞音樂會時,正值推出《Best Before》大碟之時,所以我們唱歌之餘,還把家裡沒甚麼用的物品,拿來跟現場觀眾進行抽獎,整個音樂會的流程相當隨性,雖然很好玩卻超時太久。這次換成壽臣劇院的場地,希望保留有趣的部分之外,或許會加插些劇場元素,但一切都會以音樂為主。」


●雷同二友的隨性

抽取名字裡的「彤」和「蕾」,成為她們的組合名稱「雷同二友」,芊彤和芊蕾打趣說,是取其「如有雷同,實屬組合」的意思。本來姊妹努力,各自爬山,「雷同二友」不過是為工作室改個名稱,決定將其「升格」成為組合名字,原來也是由於她們的隨心性格。「本來我們各自有個page,但我們出post沒甚麼規律,弄得資訊不太集中,有些傳媒朋友亦似無法認清我們,於是乾脆改個組合名稱,讓大家感覺沒那麼混亂吧。」


作為「姊妹檔」的女子組合,彼此之間自然有著無形的默契。說到兩姊妹之間的性格,姐姐芊彤覺得「似得來又不太似」。「我是個比較認真的人,芊蕾則較天馬行空,她的歡樂往往中和著我的認真。然而,對於自己堅持的事,我們同樣都頗為固執。」坐在旁邊細聽的妹妹笑著搭話:「我們的共通點是比較善良吧,核心價值觀也相近,所以才會合作得到。始終一個人較易悲傷,兩個人會更開心的。」

●音樂就如時間錦囊

同樣牽動著兩姊妹情感的,還有去年離開她們的爺爺。兩姊妹記起坐在床邊,在爺爺離別前哼唱自己的創作,讓芊彤和芊蕾覺得安慰的,是一切沒有來得呼天搶地,反而是種很平靜的感覺。「爺爺常說,死後是到太空旅行而已。當我們給爺爺唱著《八芭啦笨爸》,歌詞裡的『跳著舞,放輕身體,轉啊轉,飛到外太空漫遊』,就如送別他搭機前往太空。本來這首歌的創作跟爺爺沒關,但唱完卻找到跟爺爺之間的連結,感覺是他留給我們的寄語,也為我們對天堂有著很繽紛的想像空間。」


死後的世界如何,在世的人無法得知,然而透過音樂的力量,卻有種能量轉換的魔法,將內心的傷感安撫下來。「歌曲就如時間錦囊,將某點時間和感覺定格,有些連結是直到那刻方會出現。像我們的《等多一天》,聽來感覺很悲傷,但卻試過有想要尋死的人,說歌曲讓他放低這個念頭。當我們每次唱起某些歌,其實也會想起爺爺,同時亦像是為其他人帶來祝福。」


●以創作回應時代

芊彤和芊蕾的不少創作,都是從社會議題出發,例如寫庾文翰媽媽的《3650個日子》、因菲律賓人質事件而寫的《往前》等;七月時她們亦創作《我們在啊》,透過音樂傳達自己的心意。「這是我們回應時代的方式。音樂是很能紀錄社會事件的媒介,因為只要繼續有人聽,大家就會記得這些事,從不過氣,而且歌曲也像是個時間錦囊,讓聽者對歷史事件溫故知新。」


藉著音樂創作去紀錄社會議題的,還有她們最近派台的國語新歌《噩夢》。五年前源於當時社會氣氛寫下的歌,意想不到地,事隔五年,來得更加適用。「這首歌想嘗試funky一點,希望聽起來有種恐怖片的感覺。五年前本來想說,現實是個很恐怖的噩夢,當我們想從夢裡醒過來,卻發覺自己原來一直醒著。最近大家常說『發夢』,需要以夢境來形容或掩飾現實,夢與醒之間,好像已再無法分清楚。五年前後,我們沒有改動過歌詞,但此時此刻卻很適合,甚至該說更加適用。」


●自覺從沒加入「樂壇」

從網絡歌手到成為唱片公司的旗下歌手,芊彤和芊蕾卻從沒「進軍樂壇」的感覺,當初決定要走這一步,也是希望摸索自己認為舒服的方式,繼續創作。「其實我們不明白,甚麼叫『加入樂壇』。的確,宣傳方法跟當初很不同,但訪問增多是否代表更多人聽我們的音樂?上網聽過一次又是否真正了解?對於我們來說,最希望能收到聽眾的直接feedback,像現在來聽我們唱歌的,不少都是從很多年前就開始聽,有些更成為我們的朋友。」


加入唱片公司的最大得著,芊彤和芊蕾覺得,是認識到比自己厲害的編曲和監製,將她們過往無法做到的畫面,更完整無缺地呈現本來的意念。「像五年前創作的《噩夢》,我們不懂如何能編得氣勢磅礡,就將參考素材交給編曲和監製,呈現我們本來力有不遞的想法。能夠認識音樂監製阿Bert很重要,因為他幫忙連結很多優秀編曲者,讓我們做到渴望嘗試的效果,而這正是我們當初的原意。」

●音樂帶來的安慰作用

透過音樂整理內心情緒,除了是作為聽眾的能量轉移,對創作者來說亦然,芊彤將之視為情緒的輸出。「我從來都不會說,自己很喜歡音樂之類的說話,因為寫歌是呈現自己思想的載體,幫助理清內心的想法,是自己思考與對話的過程,藉著音樂紀錄個人感受。我沒有偉大得要給誰寫首歌,想寫的原因只為給自己紓解,對社會的事情抒發感受而已。若其他人因此得到安慰,我們大概算是在亂世裡,帶來少許平靜和喘息空間吧。」


這種因音樂而帶來的安慰作用,芊蕾覺得唯有將它唱出來,才能真正發揮「We Connect」的功效。「歌曲能傳達意識,只需幾分鐘的交流,有著相同想法的人,聽歌自然就會知道。每次唱回自己的作品,即使我本來無意將內心的情感掏出,但在現場總會很自然地把它流露。原來音樂需要接觸到其他人,有些東西才會連結起來。」

創作的本意,並非為要跟誰連結,同樣是芊彤的想法。「透過音樂連結大家,這是結果,而非目標,畢竟創作是孤獨的;然而音樂卻帶我到不同地方,讓我這個並非太外向的人,得以跟不同的人結下緣分。」那麼,將來的音樂路上,兩姊妹可有甚麼想達成嗎?「其實我們並非須以音樂作為事業,也非限於音樂上的組合。妹妹喜歡設計,我則喜歡文字,我們是否要跟著傳統走,將來又會否有其他出路呢?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要夠有趣好玩,否則做來有甚麼意義呢?」


●後記

每天如是寫,筆者有時也會好奇,這些文章是否曾連結了些甚麼,自己又是為了甚麼而繼續寫。這種處於樽頸位的迷茫狀態,不知大家是否也曾經歷過。若然當下的你正為此而煩惱時,不妨聽聽芊彤的分享:「無論是否做音樂,終究的目標都是希望能跟自己更加貼近。人生追尋的事情,就是要認識自己,尋找自己是誰,也就是最大的課題。」此刻的你,是否也在努力地尋找自己呢?


《METABOLISM》雷同二友 EP Release Show
日期:8月24日(周六)
時間:8:15pm
場地: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 灣仔港灣道2號
票價:$360/$280 及極限量特別待遇 VVIP $520
<門票於KKTIX 網上公開發售>
標籤: 音樂深度訪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