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影路》資深電影人羅卡細訴人生點滴

優記影院 於 27/05/2024 發表 收藏文章
圖片來源:《聲影路》電影網頁

當大家都將焦點集中在《九龍城寨之圍城》之際,其實還有很多香港電影都值得大家留意,例如《從今以後》、《但願人長久》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此外更有一齣香港紀錄片頗受忽略,而作有限度上映,就是資深電影文化工作者羅卡回憶其電影事、生活事的《聲影路》(Cinema Strada)。他於去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獲頒「專業精神獎」,這絕對是其中一項對他多年來在電影文化工作上之肯定。記得多年前筆者曾跟羅卡作訪問,聽他回憶在崇基學院讀書時之艱辛(因學院當年為升格成政府承認的專上學府,而不斷催谷學生的學業成績,考試不斷),又有他在意大利遊歷的二、三事(聽到他曾跟意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見面,實在教我這些小影迷羨慕),足見其過往的經歷是多麼豐富多采。而從《聲影路》,更可讓觀眾全面了解到羅卡的人生閱歷。

由個人經歷 展現香港文化及政治氣

《聲影路》由王茵茵執導及剪接,羅卡為出品人,全片也是由他以第一身口述方式講出其人生經歷。這紀錄片獨持之處,是在敘述其過往經歷中,為自己及觀眾帶來不少值得思考的問題,例如他回憶在香港工作遇上「六七暴動」,也不斷思考人的衝突究竟從何而來。影片搜集了不少昔日港、澳民間生活或相關的電影片段(羅卡在澳門出生,對港、澳兩邊的生活環境,文化,他亦印象深刻),還有不少中,外影片片段,讓羅卡從當年這些電影中再作更深入思考(戲中他談及安東尼奧尼的《春光乍洩》,對於影迷來說聽聽他的觀點,看著電影片段,絕對是一件賞心樂事)。無論是電影事,主人翁的生活事,都引人入勝。
豐盛的人生,都會有大起大跌時。在電影中看到羅卡講述當年他未能入讀師範的原因,教人感慨在不安政治氣候下,人生連作基本選擇也不易;又例如七十年代起他在電視台工作時,當時他作為盡情發揮創意的一群,但數年後卻成了監督新一群的創作免其「超越底線」,那種猶如扼殺創作的管理工作,只能慨嘆當時電視台策略之轉變而身不由己。數十年來見證不同的政治、文化、社會衝突,令羅卡對個人身份,人生挫折等,希望也有多一重了解,這些都令這紀錄片的素材更為豐富,不論是超級影迷與否,此片都值得捧場。

電影網址:cinemastrada.com

撰文:Harrison
標籤: 聲影路  Cinema Strada  羅卡  王茵茵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