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愛爾蘭人:雄霸一方的梟雄也不能逃離死亡》

黃文清影評 於 10/02/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愛爾蘭人》在金球獎獲得了五項提名,也入選了奧斯卡最佳電影,但對比前一年(2018年)Netflix出資拍攝的電影《羅馬》(Roma)就略遜一籌,在威尼斯、康城、柏林三大影展上都無所斬獲。故事講述火車司機Frank偶然認識了黑手黨首領Russell,然後成為了殺手,遊走政界、商界之間,成為電視新聞經常出現的名字。最終,眾人都敵不過死神,逐一死去。《愛爾蘭人》交代了Frank的一生,電影片長三個半小時,觀眾就如在Frank死前陪他一起重看人生的走馬燈。可是,以黑幫故事為主的內容重複,未有好好善用三個半鐘頭的片長,有點可惜。

電影以一個long tracking shot開首,伴隨歡樂的音樂,鏡頭最後諷刺地帶到一個獨坐的老人身上,猶如人物專訪的鏡頭放在他身前,聽他娓娓道來一生的故事。電影出現過很多人物,有些是黑幫分子,有些是被壓迫的社會小眾,有些是平平無奇的家庭成員,有些是赫赫有名的政商人物,但到頭來,Frank就這樣坐在老人院裡,孤獨一人。每一個人物出場,都會有小字在他身旁,介紹他的姓名、死亡年代和死因,當中大部分出現過的角色都不得善終,或被炸死,或被槍殺,不論他曾經多麼有名。這或許就是人的命運,只有在時間和死亡面前,人是平等的,我們沒有人能逃離死神的掌控。當死神走到你面前,你不能拒絕他。


如果是一套典型荷里活式電影,總有些政治正確的味道:要不就是壞人被好人教訓,邪不能勝正;要不就是壞人轉死性,成為好人。幸好,《愛爾蘭人》還不至於犯下這些錯誤,不然就會變成一套普通的黑幫犯罪電影。它的新意在於它到處了人生的無常,或許這並不是什麼新意。Frank原本只是一個老老實實的貨車司機,就連車上的肉被偷,也無從申冤,卻「幸運地」認識了Russell,為他搞定了官司,走上「飛黃騰達」之路。當故事角色一一離開人世,我們都以為Frank也命不久矣,誰不知他是唯一死剩的人。在老人院裡,他好像信了教,但他是真心悔改嗎?如果是真心,為何不把真相告訴調查的探員。或許這只是他臨終前一個打發時間的行為,因為他知道「人終歸一死」。

沒有什麼是應得或不應得的。Jimmy費盡一生之力統籌他的工會,當然不是為了工人權益,他只是口才好,能說煽動群眾的講辭,勝任這工作。到頭來,他只是一個貪權的人,他和小矮子之間的權鬥,完全沒有考慮到工人的利益。當他從監獄走出來,第一件事是要「重奪」他的工作,我們知道這是多麼諷刺的事,這個工會從來就不是「他的」。Jimmy覺得他投放了這麽多,這個工會是「他的」,卻忘記了政治的初衷,到頭來因而被他最好的朋友Frank殺死。


三個半小時的電影節奏雖然不算慢,但故事冗長。例如Frank在黑手黨的「成長」花了太多筆墨交代,令故事進入不了核心。情節上也沒有什麼出人意表,就是一個聽從命令的殺手,飾演男主角Frank的演員Robert De Niro或許是沒有得到發揮機會,未能將Frank應有的掙扎、後悔、落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電影也不是含蓄的戲,Robert De Niro好像只是演了一個平凡人,沒有了黑幫犯罪電影應有的戲劇性。


在這個平凡的故事裡,處理得較好的是對「死亡」的攝影。多場死亡的戲都有分別,有時只聽得見槍聲,有時看到了血泊,有時還是在柔和歡樂的音樂下殺人,這或許就是死亡的平常。然而,表達這種死亡的平常,導演卻採用了最不平常的方式,刻意製造畫面和聲音的衝突,以歡樂的音樂加上最悲傷的事。如果故事想說的是死亡的諷刺或是看待死亡的視覺,這會是合理的拍攝方法,但如果是講述死亡的平常,卻有點「做多了」。

《愛爾蘭人》是一套中上的電影,進戲院看至少值回票價(但Netflix不希望你進戲院看,所以全球上映的院線很少),但不是一套可以細味的電影。可以入圍一些主流影展不出奇,但要奪得大獎就幾乎不可能。如果你有空可以到Netflix上找來看看,沒有空的話,就把時間花在更值得看的電影上吧!(《1917》和《上流寄生族》香港還有院線上映喔)

評分:6/10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