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星際啟示錄》

銀幕後 於 09/11/2014 發表 收藏文章
評分:4.5(5分為滿分)

一部電影可以從不同角度評價,各個環節分析,但主創人的態度永遠是左右電影取得何等地位的重要因素。細緻、認真、堅持是製作電影必要的態度,Christopher Nolan就是近代其中一個流露住這種態度的導演。
細緻,在於他對作品的創作和描繪,《死亡魔法》魔術師的生死對決,《蝙蝠俠》三部曲的有血有肉,《潛行凶間》虛幻卻踏實的脈絡,部部都用細緻周到的結構與人物編織完整故事。認真,是說他對劇本上寫到的虛構和現實世界接軌的求真,像拍《星際啟示錄》,Christopher Nolan就請來物理學家做顧問,務求令劇本所寫有根有據。堅持,源自他對電影本身的定義,主張用菲林拍攝呈現畫面質感,非必要都會用實物拍攝,避免用到電腦特技,如《潛行凶間》中Joseph Gordon-Levitt在旋轉走廊的動作場面,Christopher Nolan就搭建了與場口實景1:1大小的走廊,再用劇組人力物力令這條走廊在片廠內三百六十度旋轉拍攝,鏡頭外的觀眾可能感受不到對真實的執著為何,但其實追求真實可以令電影的表達更為立體,至少演員在實物前演戲,情緒會更能投入,情感便讓觀眾感受到,《星際啟示錄》也有就劇情內其他星球的環境而到冰島取景,效果亦比冷感的電腦佈景特技傳神。
《星際啟示錄》講述地球即將不適宜人類居住,Matthew McConaughey與Anne Hathaway等人肩負重任,遠赴外星,為人類尋找新家園。但電影不止圍繞這個決定人類存亡的任務,更藉此探討更多議題,包括相對論、蟲洞穿越、黑洞和次元空間的存在。影片從頭到尾都有一個不存在的角色,「Them」。這個角色一直懸疑的出現在對白的字裡行間,就影片給予的訊息大可解讀成鬼魂或是外星人,意想不到導演最後將「Them」設定成次元空間中的我們,另一個時空的我們就是我們這個時空的鬼魂,大膽用電影假設世界上未能解釋的事。當然真實與否不得而知,但從這點又再看出來,Christopher Nolan就是挑逗觀眾求知慾的專家,從《潛行凶間》把夢境真假徹底玩弄,今次再將深奧課題搞得疑幻似真,不得不給他一個服字。
電影最叫人感動的是Matthew McConaughey的父女情,他之所以參加任務全因為想挽救在地球的女兒的將來,忍痛離開家庭這份忍辱負重演得出色,感情起伏刺穿觀眾心靈。要讚的還有電影配樂,依然由導演的好拍檔Hans Zimmer操刀,同一首旋律不同地運用,華麗浩瀚星際也燃亮角色感情。
劇本由Christopher Nolan與弟弟Jonathan Nolan合寫,兩人合作無間,作品亦每每成為經典,但這次略嫌影片情節的連接過份簡潔。很多地方只用簡單兩句輕描淡寫就當解釋好前因後果,讓故事繼續。不過要是挑剔這部份,還是可以打圓場的。而且莎士比亞說過,「結局好,萬事好」。何況《星際啟示錄》不止結局好,導演技巧、視覺特效、音樂、演員都好,小小不足亦不致命。
劇情背後,電影有關外太空的細節其實都對Stanley Kubrick的《2001太空漫遊》創造的格局表示認同,甚至是在《2001太空漫遊》對太空及科技的猜想底下發展故事,有致敬意思,也為《2001太空漫遊》留給後世的空白格填色。與《2001太空漫遊》不同的是對機械人的描寫,《2001太空漫遊》經典一幕是電腦系統學懂了人性,把太空人放逐太空,但《星際啟示錄》的機械人表面上卻顯得忠心。可是細心留意,其實Christopher Nolan是有留下伏筆的,只是沒有清楚說明,或許也在暗喻機械生命終究會有不服於創造者而衍生的陰暗面。
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對白總是揉合真實理論與劇情,令作品引人入勝,使得人想要完全了解對白之間的微妙,造就他的電影往往令人一看再看。我覺得他的電影觀是宏觀偉大的,看完他的戲走出戲院又再被他作品的偉大告訴我自己是多麼渺小。

Facebook Page : https://www.facebook.com/honglokhang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