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飛鳥俠》

銀幕後 於 29/0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評分:3(5分為滿分)

《飛鳥俠》在劇本、音樂,都散發着與眾不同的氣息。全片的配樂只有鼓聲,隨劇情變化打出不同節奏,觀眾也彷彿感受到角色的情緒起伏。劇本拋出「劇評人的作用」、「演員的社會定位」等問題,道出戲劇界的悲傷,最後透露藝術家在現實世界的無奈都頗震撼,好像為藝術工作者作出控訴似的。而不止一次,時鐘的音效陪伴住男主角,滴答滴答滴答的聲音環繞在角色之間,是導演對時間流逝的隱喻,襯托過氣男星的角色背景,甚有意思。
但最特別的地方還是影片用「一鏡到底」完成故事。
這不禁令我反思,「一鏡到底」的意義是什麼?
就《飛鳥俠》來說,可以解釋:「電影講述男主角是主演過超級英雄電影的過氣男星,事隔多年,希望憑自編自導自演的舞台劇跳出長久以來英雄片給他的枷鎖。用一鏡到底的手法正是要表達舞台劇與生活的雷同,暗喻舞台和人生同樣是一氣呵成,沒有Take 2。」
看《飛鳥俠》就感受到導演想用沒有剪接的「一鏡到底」呼應現實中的真實。(但電影是存在剪接位的,只是用電腦特技修飾了。)
一直有說舞台劇是演員的作品,因為舞台劇導演即使如何調較演員的表演,到公演時導演亦不能干預台上演出者的發揮,所以舞台劇是演員的作品;而電影演員在拍攝期間會應導演的要求表演,電影導演亦有權不收貨重拍,在後期製作時,導演也有機會刪剪演員的戲份,所以電影是導演的作品。但將兩者揉合時,到底是把各自的特色昇華,還是會掩蓋了本來的鋒芒?
我覺得《飛鳥俠》的「一鏡到底」只淪為令電影特別的工具,未有為故事錦上添花。影片的故事本身就很有力,失意的男演員想東山再起,卻時不與我,苦心證明自己,卻難關重重。當影片的演員、劇本、音樂都好時,用「一鏡到底」處理這位悲劇人物卻更顯得多餘。


Facebook Page : www.facebook.com/tingkinfungHK
標籤: Birdman  飛鳥俠  影評  航樂行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