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親愛的》

銀幕後 於 22/01/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評分:4 (5分為滿分)

第一次看陳可辛是《甜蜜蜜》,當年還在唸讀小學。黎明騎單車載張曼玉走過廣東道的情景還記得清楚,之後追溯至《雙城故事》,便成為了他的影迷。《麻麻帆帆》、《如果‧愛》到《中國合伙人》都打動我,喜歡他總是內斂而真摰的刻畫人物,對作品投放的情懷,猶像柔和火團,溫暖而為你燃亮 眼前視線。
陳可辛上年的《中國合伙人》藏住一個訊息,說明他已經捨棄香港,幸好陳導只是把說故事的地方移到中國,而不是迎合中國市場拍自己不想講的故事。
《親愛的》在中國講故事,探討內地拐帶孩童現象。電影前半段描述黃渤找尋被拐帶的兒子。用互聯網追查、參加被拐孩子家長組成的尋子團,方法盡出卻徒勞無功,訴說中國地方之大背後蘊藏的無奈。過程驚心動魄,在表達訊息與劇情佈局取得平衡。但找到兒子下落的橋段也未免太簡單,像是為劇本可以順利前行而寫一樣,這叫人對一直過來的鋪排打了折扣。以為故事推進就集中描述拐帶議題,結果趙薇的出現改變了故事發展方向,帶劇本步入一個更深的層次。
黃渤兒子被帶到的地方,是趙薇的家,而拐帶孩子的是趙薇已去世的丈夫,事情來龍去脈趙薇毫不知情,這時矛盾來了。趙薇反過頭認為兒子被搶,劇情公道安排小孩回到黃渤身邊。唯兇手不是趙薇本人,卻吃了亡夫留下的死貓,要獨自承受罪名,趙薇的不知情和失去所愛的情緒卻叫觀眾對是與非的界線開始混淆。
電影走到一半,導演才終於說到主題,是人生的雙面性。
記得電影從開始就多番特寫連串電線,這鏡頭是電影的隱喻。剪不斷的連鎖關係,亂成一團的社會現象,由此可見導演的心思,用畫面加深了電影的厚度。
影片叙事流暢,有層次,觀眾離場後帶走的除了是感動還有更多的反思。但電影的成功更靠另一個因素,就是演員。黃渤飾演的父親把失去兒子的落魄展現,眉頭間的言語使人心酸。另外要讚的就是趙薇了,她把農民角色也演得好,雖然多少是沒看過她演這種低下階層而衍生的新鮮感,但她那雙大眼睛放到這悲劇人物裡實在叫人憐憫,同時把身份階級的無助與爭取女兒的情感拉鋸流露,讓陳可辛的故事更有力的打進我們心扉。
主要角色而言,就只怪佟大為的角色太空洞,在劇本的作用純粹是成為趙薇的盟友,尷尬在角色又有背景想交代,卻與劇情本身無關連。最後,佟大為只成了調劑悲劇氣氛的人物。但看得出來,自《中國合伙人》之後,佟大為已成為陳可辛的愛將。
電影題材的確值得在探討,而陳可辛不再深入議題也是精明,畢竟他對於內地人事沒有十足把握和了解,將故事拉回人物本身,拍感人電影,做回老本行,這做法能看出陳可辛是一個知道自己定位,清楚自己專長的導演。除了電線鏡頭有心思,影片結尾趙薇蹲下哭泣,而鏡頭拉遠走入黑暗也是意味深長。要講的是,電影是完結,但無奈唏噓依然在現實蔓延,黑暗,正是現實中故事的背景色調。
看《親愛的》,要留意陳可辛以故事為先的立場;要看趙薇,黃渤的演技;要反思電影沒有進一步描寫的拐帶孩子議題。


Facebook Page : www.facebook.com/tingkinfungHK
標籤: 親愛的  影評  航樂行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