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近年狀態回勇,多部話題電影先後在香港叫好叫座,包括去年的《屍殺列車》和剛過去暑假的《軍艦島》,而這部以公民抗爭、抵抗獨裁政府為材的電影亦再次得到大眾的關注,其一是題材對於港人而言較為新鮮,畢竟華語影壇難以拍攝這類的影片,其二則固然是貼近香港現時的政治和社會氛圍,因而製造了不少話題。不過,姑勿論其共鳴對於觀眾有多少,電影本身豐富的劇力和戲味,足見韓國人拿捏電影起承轉合的成熟。
電影講述一名只為生計的的士司機,偶然接載一名外國人,怎料外國人要求前往當時政局動盪的城市,他起初為了豐厚的酬勞答應前往,但到達後才發現情況比想像中更為惡劣,傷亡四處,戰爭似是一觸即發,原本打算即日折返的他,卻遇上現實和情感的阻撓。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本身的設定,製造了明確的對立面,其一是的士司機對外國記者,一個只希望賺錢,一個只希望深入禁區採訪;其二是民眾對政府,一方想反抗,一方想控制,不論微觀和宏觀,都充滿相當強烈的劇力以推進情節,令電影戲味不斷,衝突連連,節奏明快,即使敘述沉重的民政議題,全片都沒有一刻冷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觀眾都相當緊張,關心到底最後兩位主角能否逃出生天,單是以追看性而論,確實是近年所看過的韓片之最。
影片一直牽引著觀眾的情緒,不過,對於香港人來說,最有感受的,莫過於戲中的公民抗命情節,眾人因為不滿當地政府,於是群起反抗,卻遭遇連番打擊,鑑於本片也是改編史實,眼看當時的學生和百姓被驅打,甚至殺害,都為之心痛,也看得十分不憤,不禁想起香港曾經發生的佔領事件,相信也勾起不少參與者的共鳴。 而韓國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需要外國記者把報導散播到國外,能夠幫忙就只有的士司機,兩人的情感轉變刻劃得非常動人,由最初的乘客關係到最後的一段友誼,循序漸進,有擁護亦有分離,觀眾在暴亂的大場面下盡見窩心友誼的誕生,留下深刻印象。
電影講述一名只為生計的的士司機,偶然接載一名外國人,怎料外國人要求前往當時政局動盪的城市,他起初為了豐厚的酬勞答應前往,但到達後才發現情況比想像中更為惡劣,傷亡四處,戰爭似是一觸即發,原本打算即日折返的他,卻遇上現實和情感的阻撓。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本身的設定,製造了明確的對立面,其一是的士司機對外國記者,一個只希望賺錢,一個只希望深入禁區採訪;其二是民眾對政府,一方想反抗,一方想控制,不論微觀和宏觀,都充滿相當強烈的劇力以推進情節,令電影戲味不斷,衝突連連,節奏明快,即使敘述沉重的民政議題,全片都沒有一刻冷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觀眾都相當緊張,關心到底最後兩位主角能否逃出生天,單是以追看性而論,確實是近年所看過的韓片之最。
影片一直牽引著觀眾的情緒,不過,對於香港人來說,最有感受的,莫過於戲中的公民抗命情節,眾人因為不滿當地政府,於是群起反抗,卻遭遇連番打擊,鑑於本片也是改編史實,眼看當時的學生和百姓被驅打,甚至殺害,都為之心痛,也看得十分不憤,不禁想起香港曾經發生的佔領事件,相信也勾起不少參與者的共鳴。 而韓國當時唯一的出路就是需要外國記者把報導散播到國外,能夠幫忙就只有的士司機,兩人的情感轉變刻劃得非常動人,由最初的乘客關係到最後的一段友誼,循序漸進,有擁護亦有分離,觀眾在暴亂的大場面下盡見窩心友誼的誕生,留下深刻印象。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