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後】意猶未盡,重溫《那些年.那些歌》的達明一派

講樂‧過路人 於 27/11/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達明一派的「REPLAY」演唱會,在亂世裡是重要的時代見證,筆者沒票入場,但最近也因此而重溫了他們在演唱會裡重唱的兩張專輯--《意難平》和《神經》。

年前以廣東歌為主題的港台節目《那些年.那些歌》,亦曾以這隊於80年代已走得相當前衛的達明一派,作為其中一個單元的歌手,劇情題材之廣,更是各集數之冠。

全集很巧妙地以「神經學會」成員作中心,從追求超能力的心態,談論到面對抗爭的分歧,分合有時,聚散有時。



首播時為2015年,五年後的當下重溫,倍添感慨。

達明一派的歌曲,如何地反映和諷刺社會,相信也無須筆者多說。今集的主題「神經」,名字來源當然是來自達明一派,在90年推出的經典同名專輯《神經》。



故事裡「神經學會」的成員,整天看似神神化化地追求所謂的超能力,女主角兼副會長達達,更猶如來自另一個星球的人,行為思想都超乎正常人的範圍。有趣的是,達達這股追求虛無飄渺的精神和意念,卻諷刺地最踏實的反映在其生活態度上,其中有幾幕就讓筆者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達達對男主角偉業,將黑膠唱片看成「Out (過氣)」的批判。達達覺得電子產品縱然可以放入過萬首歌,不過每首歌也許還聽不到一次;相反黑膠唱片雖然只有幾首歌,但每首細味卻能聽上過萬次。


「如果將來黑膠重新興起,人類記起聽歌的感覺時,這才算是進步。」


的確,在科技如此發達的年代,每個人都成為「低頭族」,科技的進步有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更進一步的慰藉嗎?一行行的Whatsapp訊息,真的能取代從前那些手寫信件的心意和情懷嗎?這些都值得深思。

其後「神經學會」因一次活動闖禍,慘遭處分並除名,達達主張走上前線作抗爭,但大部分成員卻因害怕「上身」,紛紛忘記初衷,藉詞妥協就完全不當「被除名」是一回事。如此充滿時代感的政治隱喻,配以《十個救火的少年》的音樂和歌詞,看著時確實感受到那份寒意。

時隔十年,當偉業等人重拾當年對超能力的渴求,重燃舊有那團火而合力搞網台時,同時也找回消失多時的達達。原來當年達達所做的事,只不過是比較前衛,而偉業等人卻要用上十年的時間,才能追回當年的那個達達,似是暗示大眾讚嘆達明一派歌曲的先知先覺。

至於此時的達達,已經變成個照顧老人家的社工,但仍不忘發人深省地「教訓」偉業。

「在錄音室當然可以說得天馬行空,但要走出來面對世界,實實在在的做,其實更重要。」

當達達在片尾「看穿」偉業的紋身時,即使劇情沒有言明,但大家也知道,達達那份對超能力追求的初衷,從來都沒有遺忘過…

五年前飾演達達的江嘉敏,如今成為大台的旗下花旦之一。


宏觀地看今集劇情,內裡各種隱含的意思,透過達明一派的歌曲表達,固然相當深刻。其實當中的不少細微位,好像「達達」和「偉業」這兩個角色名稱、在校園裡燃起的那場火、貫穿全集的《Kiss Me Goodbye》歌詞、以至偉業那個被達達看穿的紋身,全都經過巧妙的心思鋪排,逐點逐點的將達明一派拼合,演唱會後仍覺意猶未盡的朋友,不妨可以點播翻看一下。
標籤: 達明一派  廣東歌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