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看過的港產片裡,如此大篇幅地透過巴哈與其樂曲貫穿劇情的,印象中就只有《安娜瑪德蓮娜》,之後就是這部風格獨特的《G殺》。當然,兩部是截然不同的電影。
入場前看過好些評論,也從身邊認識的人聽說,《G殺》是部值得入場的電影,更被列為全年最喜歡的港產片,因此入場欣賞時的門檻也相對地提高。
<劇照>
電影開首就出現巴哈的《No. 1 in G Major》配樂,然後女主角(陳漢娜)又提出了「在眾多英文字母裡,你最喜歡哪個?」的問題,為電影裡的「G」字作詮釋,例如「G」像開了口的人頭,再引申出很多另外的詞彙。
其實當初得知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想過幕後的創作團隊,為何會在26個英文字母裡,唯獨選取了「G」作為題材,並將這個玩味十足的構思,發展成一部超過100分鐘的電影。
只是,看罷總覺得這個「G」的說服力,似乎還未顯得太過足夠,又或者筆者還有甚麼地方未完全領悟,有好幾個劇情出現的「G」,感覺來得有點夾硬,例如「Gang」、「Gigaboy」、「G-shock」、「General」,似是湊成一部關於「G」的電影,多於「G」背後擁有的真正含意。
<互聯網圖片>
不過,個人覺得這也不很影響整體可觀性,而《G殺》確實很值得入戲院欣賞,尤其它是港產片少有的風格,以暗黑題材作為主軸亦屬少見,戲裡扭曲的社會價值觀,以及戲裡出現的死屍、裸露、欺凌,也讓筆者想起去年看過的日本電影《河畔的惡意》(行定勳執導、二階堂富美主演)。
<互聯網圖片>
其中一幕很喜歡的情節,是喜歡拉奏大提琴的男主角(林善),在家裡為從事性工作者的小梅(黃璐),拉奏巴哈《No. 1 in G Major》的一幕。被很多人稱之為「雞」的小梅,本應飽歷滄桑,但聽到這些清澈純粹的琴音,竟然默默掉下眼淚。
「只要是能讓別人開心的聲音,就是音樂。」小梅對著男主角這麼說著。本來想為女主角彈奏這首歌的他,最後卻讓另一個風塵女子找到安慰,而作為性工作者的小梅,言詞裡提到的「開心」,自然也隱含著她為客人服務時的呻吟。
<互聯網圖片>
呻吟聲也可當成音樂,說來有點匪夷所思,魚水之歡怎能跟古典音樂相提並論?但筆者覺得電影裡反覆提及,甚至批判的價值觀,就是那些站在道德高地的人,嘴巴說得滿口仁義的高尚,實際卻比社會地位更低等的人,還要來得更加人渣。
只要是能讓別人開心的聲音,就是音樂。說到底,沒有誰比誰高尚。
離開戲院時在想,電影以多場口交戲,交代劇情的用意何在,後來想起「G」的這個字,正如戲裡所言,形狀就像個張開了口的人頭,或許因此才會有那具只剩低人頭的屍體,以及名校老師(陸駿光)與女主角兩母女的多場口交戲,象徵意味甚為濃厚。
<互聯網圖片>
若然追求邏輯的話,這部電影未必是最佳選擇,但《G殺》在影像上的衝擊、意識上的大膽呈現,以及對扭曲社會的批評,都是它值得購票入場的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戲裡每個角色的演出都很不錯,除了獲本屆金像獎提名的黃璐(最佳女配角)以及林善(最佳新演員),其實女主角陳漢娜也相當討好,不論獨白的聲線或演出都很到位,有著非典型氣質與外貌的她,亦是港產片少有的類型,相信將來在影壇能再進一步。
<香港01圖片>
入場前看過好些評論,也從身邊認識的人聽說,《G殺》是部值得入場的電影,更被列為全年最喜歡的港產片,因此入場欣賞時的門檻也相對地提高。
<劇照>
電影開首就出現巴哈的《No. 1 in G Major》配樂,然後女主角(陳漢娜)又提出了「在眾多英文字母裡,你最喜歡哪個?」的問題,為電影裡的「G」字作詮釋,例如「G」像開了口的人頭,再引申出很多另外的詞彙。
其實當初得知這部電影的時候,也想過幕後的創作團隊,為何會在26個英文字母裡,唯獨選取了「G」作為題材,並將這個玩味十足的構思,發展成一部超過100分鐘的電影。
只是,看罷總覺得這個「G」的說服力,似乎還未顯得太過足夠,又或者筆者還有甚麼地方未完全領悟,有好幾個劇情出現的「G」,感覺來得有點夾硬,例如「Gang」、「Gigaboy」、「G-shock」、「General」,似是湊成一部關於「G」的電影,多於「G」背後擁有的真正含意。
<互聯網圖片>
不過,個人覺得這也不很影響整體可觀性,而《G殺》確實很值得入戲院欣賞,尤其它是港產片少有的風格,以暗黑題材作為主軸亦屬少見,戲裡扭曲的社會價值觀,以及戲裡出現的死屍、裸露、欺凌,也讓筆者想起去年看過的日本電影《河畔的惡意》(行定勳執導、二階堂富美主演)。
<互聯網圖片>
其中一幕很喜歡的情節,是喜歡拉奏大提琴的男主角(林善),在家裡為從事性工作者的小梅(黃璐),拉奏巴哈《No. 1 in G Major》的一幕。被很多人稱之為「雞」的小梅,本應飽歷滄桑,但聽到這些清澈純粹的琴音,竟然默默掉下眼淚。
「只要是能讓別人開心的聲音,就是音樂。」小梅對著男主角這麼說著。本來想為女主角彈奏這首歌的他,最後卻讓另一個風塵女子找到安慰,而作為性工作者的小梅,言詞裡提到的「開心」,自然也隱含著她為客人服務時的呻吟。
<互聯網圖片>
呻吟聲也可當成音樂,說來有點匪夷所思,魚水之歡怎能跟古典音樂相提並論?但筆者覺得電影裡反覆提及,甚至批判的價值觀,就是那些站在道德高地的人,嘴巴說得滿口仁義的高尚,實際卻比社會地位更低等的人,還要來得更加人渣。
只要是能讓別人開心的聲音,就是音樂。說到底,沒有誰比誰高尚。
離開戲院時在想,電影以多場口交戲,交代劇情的用意何在,後來想起「G」的這個字,正如戲裡所言,形狀就像個張開了口的人頭,或許因此才會有那具只剩低人頭的屍體,以及名校老師(陸駿光)與女主角兩母女的多場口交戲,象徵意味甚為濃厚。
<互聯網圖片>
若然追求邏輯的話,這部電影未必是最佳選擇,但《G殺》在影像上的衝擊、意識上的大膽呈現,以及對扭曲社會的批評,都是它值得購票入場的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戲裡每個角色的演出都很不錯,除了獲本屆金像獎提名的黃璐(最佳女配角)以及林善(最佳新演員),其實女主角陳漢娜也相當討好,不論獨白的聲線或演出都很到位,有著非典型氣質與外貌的她,亦是港產片少有的類型,相信將來在影壇能再進一步。
<香港01圖片>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