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以往的「鄰居」,跟現在,在概念上有很大的分別。你問我有什麼不同?我會說是少了守望相助、互相照顧之情。現在鄰居與鄰居之間,比較冷漠,予人一種各人自掃門前雪之感。
記得小時候,鄰人和我家的關係很好,有時在家門口碰面,都會交談 ; 煮了新菜式,會大家分享,交換意見,不過討論食物的質素和食材其次,鄰人就如友人,友誼第一 ; 過時過節會互相拜訪,噓寒問暖 ; 小朋友辦生日會、鄰人要結婚、辦百日宴,都會邀請你出席,甚或希望你能以親友身份幫忙 ; 偶爾鄰人遇上家中有事,例如停電、食物敏感要上急症室、父母上班無暇照顧小孩子,都會拜託對方,因為覺得彼此值得信賴。
特別記得有一次,鄰人在家中舉行了一個聖誕派對,要求我們這些「當年的小孩子」表演說故事,我把我剛聽了的《伊索寓言》故事《狼來了》說出來。
鄰人聽後笑問:「你會否害怕有一天狼會真的來了把你吃掉?」
我哆嗦著說:「我想我不會說謊的。」
鄰人見我害怕,笑說:「放心吧,不管你喊多少次狼來了,我們都會立刻帶齊家中的掃帚來把它趕走。」
這種關愛之情,陪伴了我們多少個年頭?這種充滿人情味的歲月,溫暖了我們多少個寒冬?
俱往矣。
不知從什麼時候,你發現了和你家對著的那扇大門總是關著,就算碰面也只是點個頭,乘電梯時進出的都是陌生人,你開始明白到有些事情已經一去不返。
由於大家也不想一直處於這種陌生的狀態,我們會開始聊一些無關痛癢的話,甚至是廢話。
我提著旅行喼。
鄰人:「去旅行嗎?」
我:「是。」
沉默一段時間,直到電梯準備開門。
鄰人:「玩得開心D。」
我:「謝謝。」
母親提著買餸的膠袋。
鄰人:「去買餸嗎?」
我媽:「是。」
沉默一段時間,直到電梯準備關門。
鄰人:「趕住番去煮飯啊可。」
我媽:「係啊。」
一個陌生的鄰居。
鄰人:「去那裡?」
我:「出去睇戲。」 鄰人:「真係由細看到你大,當初黎的時候,你仲係好細個。」
我:「……」(我根本唔識你)
而且過年過節也不再期望鄰人會互相拜訪,能夠在電梯碰上已經算是奇蹟。不過既然淪為「Hi-bye鄰居」,你也沒有什麼好期待的,但是你會開始婉惜,開始緬懷,也開始想,那些人情味到底消失到那裡去了。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