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快樂時代——落街冇錢買麵包~~

我們的快樂時代 於 21/06/2013 發表 收藏文章
以下是小妹做暑期工時跟一同事的對話。
同事:「你聽過最舊嘅歌係咩呀?」
小妹:「有人唱嗰d?」
同事:「嗯。」
小妹:「粵曲囉,《帝女花》、《唐伯虎點秋香》嗰d。」
同事無言了。

雖然小妹不算是粵曲愛好者,也不太懂欣賞,但因為外婆和媽媽的緣故,自小就「逼」着聽。小妹記得,外婆午飯後,都會聽港台(第五台)的《粵曲會知音》,起初還覺那些「篤篤篤篤燦」很吵耳,後來都習慣了,反而覺得那是午後不能缺少的聲音。

提到粵曲,不少人都會立馬來一句:「落街冇錢買麵包~」對,就算你沒有聽過原裝版本的《帝女花之香夭》,它的調子你都一定熟悉。其實,留心一點,你會發現,在洞房花燭夜,周世顯和長平公主要一起共赴黃泉之際,配上「落花滿天蔽月光」的景象,是多麼淒美的畫面。

就趣味性而言,任劍輝和白雪仙的《唐伯虎點秋香》絕對不亞於周星馳的,洞房洞得文縐縐之餘,還不乏「抵死」的對白。

任白的作品、粵曲中的經典還有很多,如《紫釵記》、《再世紅梅記》和《李後主》。
《紫釵記之劍合釵圓》
任白的最後合作——《李後主之去國歸降》

以上的作品均出自粵劇劇作家唐滌生之手筆。唐滌生先生的才華有目共睹,其作品盡顯他辭藻之秀麗。據說,唐滌生曾拜南海十三郎為師,雖然未知其虛實,但在舞台劇《南海十三郎》中,唐滌生初遇南海十三郎的情節依然為人津津樂道。

或許,不少年輕人會覺得粵曲不入流,只是老一輩的玩意,但又有多少人認真聽過才作出評價呢?小妹自問才疏學淺,未能理解很多劇中的辭彙,可見粵曲能給予我們不少學習的空間。有人學做戲,也要有觀眾的支持,都暑假了,閑着就去看一部吧!;)

最後,小妹想「抽抽水」。我們尊重別人的文化,即使要用英文來介紹當地的特產,都會以當地語言的譯音來稱呼它,再加上解釋,譬如:「芸妓(げいぎ)」會譯作「Geigi」,意思是「traditional Japanese female entertainers」;「김치」作「Kimchi」,解作「a traditional fermented Korean side dish made of vegetables with a variety of seasonings」,就是我們所說的泡菜*。當我們叫「飲茶」做「Yumcha」,「點心」作「Dimsum」,為何要稱「粵劇」為「Xiju」,還要開十次會討論應否改名?既然是以粵語演繹的戲曲,不譯作「Cantonese Opera」,也應該叫「Yuetkek」啦!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