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先沉後升的《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13 Hours: The Secret Soldiers of Benghazi

莎包Mind Too Wild 於 22/02/2016 發表 收藏文章
要數近年看過之中,我覺得最好看的戰爭片,必定是1998年的《雷霆救兵 Saving Private Ryan》、2001年的《黑鷹15小時 Black Hawk down》及2014年的《戰逆豪情 Fury》,而《 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則可為本年度的代表作。

四套電影來說,劇情發展都通常是因錯誤情報、上司的錯誤決定而展開救人行動,結果做成困獸之鬥局面,再描述與敵人如何惡戰連場。但內裡都有著不同層面的分別:

《雷霆救兵》(後簡稱"雷")
故事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
任務目的:因雷恩家中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3個兒子皆已陣亡,於是軍方派出8人小隊深入敵陣找出二等兵James Francis Ryan
電影意義:探討軍隊體制與人道之間的難題,應否以8個人的生命來冒險拯救一個二等兵

《戰逆豪情》(後簡稱"戰")
故事背景:故第二次世界大戰尾段時期
任務目的:在戰爭結束前進行清剿德軍任務,在完全沒有支援下,以寡擊眾,直搗敵軍心臟要區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電影意義:描繪新兵與老兵的心態上的不同之處、小隊中的兄弟情

《黑鷹15小時》(後簡稱"黑鷹")
故事背景:1993年美軍在索馬里的軍事行動
任務目的:捉拿當時在索馬利亞軍閥艾迪德兩位重要手下
電影意義:描寫隊中的手足情,以及諷刺美國政府因太視過高,導至任務準備不足,最後死傷無數

《13小時:班加西無名英雄》
故事背景:敘述九一一襲擊事件過後的11週年紀念日,伊斯蘭恐怖分子在2012年9月11日襲擊班加西的美國領事館
任務目的:六名非受權士兵組成的特種拯救隊,於班加西臨危受命,保護大使館人員及中情局人員撤離
電影意義:描繪在官僚與軍權制度下,長官過於著重受權而過遲發出指令,加上鄰近的基地沒有彈性處理增援要求,使大使館人員傷亡,最後更禍及CIA 秘密機地的安危,6名特種兵為了救人,不惜違抗命,與激進份子決一死戰。

在場面震撼度上來說,《雷》必定是最強的一套,不過《黑鷹》的衝擊度也不遜色。相較之下,本片前半部份完全沒有這個效果,為了鋪排整個事件的漏洞、弊端及後期的大型襲擊,故事伏筆略為長。好聽一點,劇情沒有忽略特種隊各人掛念家人的感情,可以說是故事完整性高。難聽一點,在中段激進份子準備突擊大使館前過於刻意營造張力,使節奏變得緩慢,令我感到騷悶。正當以為又中Michael Bay的伏之時,幸好第2波的戲肉緊接而上,氣氛隨即慢慢提升,同時亦展現出多種拍攝技巧,如Michael Bay招牌式的大型爆破、長推鏡窺視潛伏的敵人、將炮彈落下瞬間變成慢鏡,營造緊張之中有點淒美的氣氛,使觀眾更深刻體會戰爭帶來的傷痛。

其實在未段各人準備死守秘密基地,小隊隊長Rone 跟男主角Jack在天台上靜候閒談那一幕文戲,有著《雷》Tom Hanks 在炸橋前與隊員閒聊的影子,為的是增強之後的煽情感。 不知怎的,當時看起來就是有這樣的感覺。而在營造敵人兇湧圍攻的絕境時,又有點像《黑鷹》(當然場面沒《黑鷹》那麼澎湃),似乎本片想在《雷》與《黑鷹》兩者之間游走!不過本片以強調6位無名英雄的正義無私,與諷刺官僚體系未能彈性應付緊急情況。

總結:
其實一開始看得很混亂,因為主角們都留有鬍子,加上介紹鏡頭又很快,誰跟誰真的分不清,只好慢慢順著劇情再強記他們外號,捱過了就好。到首波大使館的對戰場面,有點小兒科,以為中伏之時,幸而精彩情節堆放在後段,這亦提升整套戲的評價,所以在起承轉合上做得不錯,只嫌文戲有點拖。氣氛上,不要以為有著《雷》及《黑鷹》般的磅礡槍戰場面,同時亦沒有《Fury》那麼無奈、沉重,比起上本片算是寫實不太浮誇的戰爭片,值得一看。

整體評分:85/100

↓↓↓想知更多電影相關資訊、影評,請Like/讚好我的Facebook 專頁↓↓↓
【Facebook 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Mind2Wild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