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女人,還有那些他們的歌
瑪莎 6月 11日, 2012 姐妹淘
最愛 張艾嘉
作詞:鍾曉陽
作曲:李宗盛
編曲:李壽祥
紅顏若是只為一段情 就讓一生只為這段情
一生只愛一個人 一世只懷一種愁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把他握成你的袖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解你的愁 你的憂
紅顏若是只為一段情 就讓一生只為這段情
一生只愛一個人 一世只懷一種愁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把他握成你的袖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解你的愁 你的憂
啊 啊
自古多餘恨的是我 千金換一笑的是我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都是我
只有那感動的是我 只有那感動的是你
生來為了認識你之後 與你分離
以前忘了告訴你 最愛的是你 現在想起來 最愛的是你
以前忘了告訴你 最愛的是你
現在想起來 最愛的是你
紅顏難免多情 你竟和我一樣
----------------------------------------------------------------------------------------- 我記得第一次聽見這首歌,是15歲國中即將畢業的前夕,國中的畢業不代表成長,在那個還有高中大學聯考的年代,國中畢業就只是脫離了「無憂無慮」的保護傘,準備要進入每三年一次決定你人生轉累點或是轉淚點的開始。不算好事,苦澀居多。
那年六月異常悶熱,我在沒有冷氣的房間吹着電扇聽音樂唸書準備高中聯考。通常自己唸書的時候不仔細聽音樂在唱些什麼,單純只是把它當成種提振自己精神的興奮劑,或者就當做在只有自己的家中有人陪伴而不致於因為苦悶而孤單。很偶爾的偶爾,我才會順著耳朵聽聽現在播放的歌曲在唱些什麼。
那天下午聽的是張艾嘉1986年的專輯「你愛我嗎?」,這是張根本不屬於當時自己性別年紀的作品,可是日後卻影響自己甚深。國三的自己,對於這張專輯所有的歌詞其實根本有聽沒有懂,在那個連女孩都不懂的年紀,怎麼可能懂得這張屬於女人的專輯要傳達什麼?!其實我連當初為了什麼原因買了這張專輯都記不得了,也許是因為那簡單俐落不囉唆的封面,也許因為只是想要聽聽張艾嘉唱的「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頂」。
我只記得那個六月炎熱沒有風的下午,空氣中的溼氣滿漲,但卻沒有一點沒有下雨的跡象。蟬聲唧唧此起彼落,喧嘩惱人卻無法可躲。然後「最愛」的前奏黃韻玲那幾個簡單不成旋律的鋼琴單音落下,那個下午的時間像是暫停了一般,我放下枯燥無味的教科書拿了歌詞內頁專心聽張艾嘉溫柔地娓娓道來一段過去的回憶。
曲畢,滂沱大雨落下,間歇交雜著遠遠的悶雷。我放回歌詞內頁,伸伸懶腰上個廁所洗把臉。坦白說,那天我對這首歌無感,即使作詞的是有張愛玲接班人美譽的作家鐘曉陽。
我不懂這首歌在唱什麼,它到底想說什麼,到底為什麼「生來認識你之後」卻只能「與你分離」?
後來我知道了這首歌是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最愛」的同名主題曲,後來她也在自編自導的另一部電影同名主題曲「心動」前奏輕吟了幾句。後來我考上了高中然後大學然後時間經過直到現在,後來也談了幾次的戀愛或是自以為愛過了幾個人。後來我以為我漸漸地瞭解了所謂的女孩甚至女人,後來我甚至陰錯陽差地幫女性雜誌寫了一些文章。後來當然也再次聽了這首歌,後來取代多年前的無感的,是酸了的鼻子和紅了的眼眶。
而現在,如果要我舉出腦中所能浮現關於女人的歌曲,「最愛」是跳出來的第一首。
這是我對愛情理解的開始,我是指,從女人的角度。
身為一個男人能夠體會的,是每一段感情自始至終的每個細節。你知道自己如何心動,知道如何心碎,知道那種隨時想要照顧她的心情,知道那種隨時想要保護他的擔心。知道自己有不顧一切的決心,也知道自己有苦澀絕望的不甘心。
男人在愛情中的情感轉折再細膩,也不過就是個男人。但這首歌卻讓我從音樂中第一次真切地看見聽見並感受到一個女人在情感中濃郁細膩且綿密的柔情,並且詩意地用文字和音樂輕輕緩緩地唱了出來。
從回憶深愛的細節,那被緊握的雙手,時間的經過,人言人語對愛情和女人的評價,一直到多年後的某個時刻,回想起那些追不回的後悔,以及那些深埋心中不曾說出口的一字一句。即使情歌大多總是一成不變地唱著失去的苦痛和後悔,但這首歌卻在時間的經過之後,如釀酒般地發酵了更多濃郁的苦澀和溫柔。
到今天我仍然不敢說自己瞭解女人(或女孩),她們就像一本暗藏着許多符號或暗喻的書,就算她們在你面前攤開,你仍然會對內容百思不得其解。就算你真的懂了某些部分,但也許那只是某幾個章節而已。但至少,我可以慢慢地懂得那緊緊握著的不只是纖柔的小手,還有更多細膩體貼而繾綣的溫柔。慢慢懂得愛情是兩個人的感動,而不是人言人語的流言斐短。
但最悲傷的,是居然慢慢懂了為什麼「生來認識你之後,與你分離」。
瑪莎 6月 11日, 2012 姐妹淘
最愛 張艾嘉
作詞:鍾曉陽
作曲:李宗盛
編曲:李壽祥
紅顏若是只為一段情 就讓一生只為這段情
一生只愛一個人 一世只懷一種愁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把他握成你的袖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解你的愁 你的憂
紅顏若是只為一段情 就讓一生只為這段情
一生只愛一個人 一世只懷一種愁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把他握成你的袖
纖纖小手讓你握著 解你的愁 你的憂
啊 啊
自古多餘恨的是我 千金換一笑的是我
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都是我
只有那感動的是我 只有那感動的是你
生來為了認識你之後 與你分離
以前忘了告訴你 最愛的是你 現在想起來 最愛的是你
以前忘了告訴你 最愛的是你
現在想起來 最愛的是你
紅顏難免多情 你竟和我一樣
----------------------------------------------------------------------------------------- 我記得第一次聽見這首歌,是15歲國中即將畢業的前夕,國中的畢業不代表成長,在那個還有高中大學聯考的年代,國中畢業就只是脫離了「無憂無慮」的保護傘,準備要進入每三年一次決定你人生轉累點或是轉淚點的開始。不算好事,苦澀居多。
那年六月異常悶熱,我在沒有冷氣的房間吹着電扇聽音樂唸書準備高中聯考。通常自己唸書的時候不仔細聽音樂在唱些什麼,單純只是把它當成種提振自己精神的興奮劑,或者就當做在只有自己的家中有人陪伴而不致於因為苦悶而孤單。很偶爾的偶爾,我才會順著耳朵聽聽現在播放的歌曲在唱些什麼。
那天下午聽的是張艾嘉1986年的專輯「你愛我嗎?」,這是張根本不屬於當時自己性別年紀的作品,可是日後卻影響自己甚深。國三的自己,對於這張專輯所有的歌詞其實根本有聽沒有懂,在那個連女孩都不懂的年紀,怎麼可能懂得這張屬於女人的專輯要傳達什麼?!其實我連當初為了什麼原因買了這張專輯都記不得了,也許是因為那簡單俐落不囉唆的封面,也許因為只是想要聽聽張艾嘉唱的「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頂」。
我只記得那個六月炎熱沒有風的下午,空氣中的溼氣滿漲,但卻沒有一點沒有下雨的跡象。蟬聲唧唧此起彼落,喧嘩惱人卻無法可躲。然後「最愛」的前奏黃韻玲那幾個簡單不成旋律的鋼琴單音落下,那個下午的時間像是暫停了一般,我放下枯燥無味的教科書拿了歌詞內頁專心聽張艾嘉溫柔地娓娓道來一段過去的回憶。
曲畢,滂沱大雨落下,間歇交雜著遠遠的悶雷。我放回歌詞內頁,伸伸懶腰上個廁所洗把臉。坦白說,那天我對這首歌無感,即使作詞的是有張愛玲接班人美譽的作家鐘曉陽。
我不懂這首歌在唱什麼,它到底想說什麼,到底為什麼「生來認識你之後」卻只能「與你分離」?
後來我知道了這首歌是張艾嘉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最愛」的同名主題曲,後來她也在自編自導的另一部電影同名主題曲「心動」前奏輕吟了幾句。後來我考上了高中然後大學然後時間經過直到現在,後來也談了幾次的戀愛或是自以為愛過了幾個人。後來我以為我漸漸地瞭解了所謂的女孩甚至女人,後來我甚至陰錯陽差地幫女性雜誌寫了一些文章。後來當然也再次聽了這首歌,後來取代多年前的無感的,是酸了的鼻子和紅了的眼眶。
而現在,如果要我舉出腦中所能浮現關於女人的歌曲,「最愛」是跳出來的第一首。
這是我對愛情理解的開始,我是指,從女人的角度。
身為一個男人能夠體會的,是每一段感情自始至終的每個細節。你知道自己如何心動,知道如何心碎,知道那種隨時想要照顧她的心情,知道那種隨時想要保護他的擔心。知道自己有不顧一切的決心,也知道自己有苦澀絕望的不甘心。
男人在愛情中的情感轉折再細膩,也不過就是個男人。但這首歌卻讓我從音樂中第一次真切地看見聽見並感受到一個女人在情感中濃郁細膩且綿密的柔情,並且詩意地用文字和音樂輕輕緩緩地唱了出來。
從回憶深愛的細節,那被緊握的雙手,時間的經過,人言人語對愛情和女人的評價,一直到多年後的某個時刻,回想起那些追不回的後悔,以及那些深埋心中不曾說出口的一字一句。即使情歌大多總是一成不變地唱著失去的苦痛和後悔,但這首歌卻在時間的經過之後,如釀酒般地發酵了更多濃郁的苦澀和溫柔。
到今天我仍然不敢說自己瞭解女人(或女孩),她們就像一本暗藏着許多符號或暗喻的書,就算她們在你面前攤開,你仍然會對內容百思不得其解。就算你真的懂了某些部分,但也許那只是某幾個章節而已。但至少,我可以慢慢地懂得那緊緊握著的不只是纖柔的小手,還有更多細膩體貼而繾綣的溫柔。慢慢懂得愛情是兩個人的感動,而不是人言人語的流言斐短。
但最悲傷的,是居然慢慢懂了為什麼「生來認識你之後,與你分離」。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