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電影節開幕電影《以青春的名義》點評:從中年女子與年輕男生的霧水忘年戀看待寂寞的都巿人

MattGor講戲 於 01/11/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昨天香港亞洲電影節開幕了,而打頭陣作為開幕電影的《以青春的名義》在香港首度公映,而筆者有幸作為首批欣賞的觀眾。 筆者觀畢過後,對故事獨特的敍事手法、充滿隱喻的藝術表達深為喜歡,在主線師生戀的故事設定下揉合部分喜感作調和,綜然故事看似散亂,而呈現手法亦有濃厚的非主流文藝成份,但故事卻因環扣的人物關係、人物細緻的互動而帶來可觀性,從中年女子與年輕男生的不倫師生霧水忘年戀看出都市人寂寞的內心,也看出人對關係放不下的執迷不悟,不懂放手而帶來的傷痛。

城大創意媒體系出身的譚惠貞曾參與過《危城》、《掃毒》編劇一職,而是次《以青春的名義》作為其首部執導長片作品,本來是導演大學時的五分鐘習作,而是次故事可謂是習作劇本的延續。




《以青春的名義》的故事本質說穿了是張子行(吳肇軒飾)與代課老師葉若美(劉嘉玲飾)的曖昧關係、疑幻疑真霧水忘年戀的經歷與形成過程。 導演勝在以簡單的故事複雜化,以插敘和不同人物的角度把忘年戀的形成原因向觀眾抽絲剝繭,而縱然呈現手法充滿文藝氣息,而情節中亦充滿隱喻性,但立體化的人物塑造、簡而清的起承轉合、魚鏡的拍攝技巧和調配得宜的聲、畫和樂皆令《以青春的名義》成為獨樹個人風格的電影。


女子與年輕男生的忘年戀看似是《以青春的名義》故事的主線,但其實故事的本質是借兩人疑幻疑真的忘年戀的形成過程帶出寂寞都巿人心靈的空虛和對關係放不下的執迷不悟,力挽狂瀾維持本身不存在的關係,不懂放手而帶來的傷痛。

從故事開首泳池的偶遇起,導演便以不少的對話、角色之間的互動、行徑等來立體化塑造和呈現電影中每個角色的性格與缺失。每位角色皆有各自走不出的陰霾,而這些陰霾正好構成各人心靈空虛寂寞的主因,亦成故事發展推進的動力。

無論是酗酒成瘾、拾荒為生的董瑋、在單親家庭成長、自小缺乏母愛的吳肇軒以及面對老公出軌的劉嘉玲都是對一段本應不復在的關係的不承認、放不下的執迷不悟,猶如戲中所述的薛丁格貓實驗一樣力挽狂瀾半生半死、不死不活的悠灕狀態。失去母愛的吳肇軒與失婚、老公有外遇的劉嘉玲正是因這種狀態下相識,從雙方中互補中尋找慰藉,在疑幻似真的關係,一人透過關係中尋找母愛的影子,一人則從關係中尋找被重視的感覺,但兩人皆是因寂寞而走在一起。


《以青春的名義》看似一部校園電影,因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取景於校園,而故事的亮點無疑是活潑調皮的吳肇軒與沉鬱傷感的劉嘉玲一動一靜的互補編織出有笑有淚的故事,兩人無論在眼神與表情運用上都演活出角色複雜的性格與煩惱包袱的枷鎖。 在自由戀愛的時代,對過去自身關係的執著、放下下的傷痛卻把兩寂寞都巿人串連在一起,命中註定的相遇與相戀因各自魅力的互相吸引,兩人也在彼此找到互補的慰藉,具深入的心境描述和文藝味濃的手法把吳肇軒不一樣的青春故事,以亂中有序獨特地向觀眾呈現。


愛從來是複雜的,但寂寞的都巿人都想找到自己喜歡的人,從愛中找到歡愉之感,兩年齡差距極大之人因傷痛而失去所屬的愛,但卻因命運的相遇找回愛的能力,茫茫人海中找到喜歡和有好感的人,失婚中年婦人與幼稚中學生的不倫忘年故事因寂寞而一起卻因保守的性別枷鎖而分離,在簡單的故事裡,導演譚惠貞以完整的劇本、獨特風格的技巧拍出一場不一樣的青春故事,也把都市人寂寞的傷痛藉故事活現在觀眾眼前,縱然剪接和對白上尚有改進之處,作為導演的首部劇情電影,可算是來了一個不俗的開始了。


MattGor 講戲 Rating: 4粒星

(從中年女子與年輕男生的霧水忘年戀看待寂寞的都巿人!!)

註:筆者觀影的是香港亞洲電影節優先場,電影將於2018年1月公映!

P.S. 吳肇軒確和梁朝偉有幾分相似 XD

更多劇評、影評及電影資訊盡在facebook專頁:MattGor 講戲

www.facebook.com/mattgormovie

你們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動力:)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