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行》點評:生活避不了政治,從荒誕的政治流亡經歷談自由的精神與價值

MattGor講戲 於 06/01/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中國獨立電影導演應亮七年前的作品《我還有話要說》因以敏感題材楊佳襲警案觸犯了中共政府的底線與損害國家形象,繼而被內地封殺和通緝,展開政治流亡的生涯,在香港定居下來。

相隔六年後,應導以自身投射的經歷創作了半自傳作品《自由行》,以自由之行反諷政治流亡的旅程其實一點不自由,借一趟荒誕的一家團聚故事,大談不斷變化的政治體制、環境與壓力如何一步一步蠶食自由的空間、堅守的價值觀和扭曲家人的親情與關係,也借一趟到台灣處處受於制肘的探母之旅探視兩岸三地微妙的關係。

在《自由行》一片中應導以中國獨立電影流亡香港的導演楊樞(宮哲)作自身的投射,她原與中國四川的母親(耐安)僅以視像通話見面,但為了爭取親自見面的機會,唯有趁著在高雄舉行影展,請媽媽參加旅行團去高雄旅行,爭取在景點酒店見面的機會 ,楊樞(宮哲)與丈夫兒子也跟著旅行團的住宿與觀光安排,製造不少「偶遇」,明明是家人,但為了保護自身安全,家人之間不能互相坦白溝通,在不被人識穿的情況下避忌地團聚,看似荒謬絕倫的生活經歷卻是不少政治流亡者的生活寫照與共同體驗。


導演應亮於影後分享指出《自由行》的創作是呈給下一代孩子的禮物,每個中國家庭面對政治體制與壓力時都不能坦白溝通,在權勢的壓迫下,都選擇逆來順受、妥協與息事寧人,甚至斷絕親情關係來保護彼此,楊樞與母親的矛盾、身份認同與抉擇的分歧正好反映在強權的政治環境下家人與自由不可兼得,要自由便要扭曲與家人的正常關係,要家人安全、齊全便要向強權低頭,摒棄珍貴的自由。



《自由行》不止是政治流亡者的生活經歷,而是藉政治流亡者有家國歸不了流落異鄉才有生活自由但找不到自己身份認同的荒誕經歷讓觀眾反思兩岸三地的政治、體制、社會、文化和價值觀的差異、矛盾與角力,當生活避不了政治的時候,No one can stay an outsider。


自由的精神與價值的可貴之處是其他的價值觀念,諸如民主、法治、人權、平等都是為保障自由而設,但看電影的時候,回望日益變差的政治與社會環境,自由空間不斷蠶食的陌生香港,我們仍要選擇感覺像「異鄉人」的outsider還是為仍是家的香港甘願放棄他自己的理益,為大眾捍衛大家仍堅信的共同的價值呢?


自由從來得來不易,在強權中國下,看畢《自由行》的故事,你一定會有好多反思與共鳴,「爭取個人的自由,就是爭取國家的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爭取國家的國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所謂的政治,是個人選擇。但在想自由之前,先想想在日漸惡化的社會環境,自己有沒有保護我們下一代的自由的勇氣,別在失去珍貴的自由時才悔之莫及矣。

MattGor 講戲 Rating: 4粒星

(生活避不了政治,從荒誕的政治流亡經歷談自由的精神與價值)

註:場次已經不多,要觀影《自由行》的觀眾趁還未下畫,快點到百老匯電影中心看吧。

更多劇評、影評及電影資訊盡在facebook專頁:MattGor 講戲

www.facebook.com/mattgormovi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