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或快樂,抑或痛苦,公開試帶來的壓力,校園生活的點滴,其實也是年少的一部分。
回望過去,為了公開試傾出所有,哀樂無常,看似愚昧;回想當刻,也可能只有那時傾出所有,只有那時為了一件事盡全力。這種矛盾,也是青春的一部分。
關於紀錄,《公開試當真》正是預視,陪伴,回望這回事。
在分享前先提及一下:遺憾地事前小弟還沒有看過 YouTube 版本,因此內容帶到的部分有可能有錯漏,如果真有其事,希望大家指點迷津。
【一千零一個普通人】
和其他學生相比,身為港足隊成員,《校花校草》一員的阿康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在 DSE 的制度中,他也只是其中一個考生,一個學業成績上情況相對嚴峻,家人也不看好他成績斐然的考生。
阿康始終是幸運的一個,此非在於他擁有羨煞旁人的資源,而是:貴為紀錄片的主角,貴為《校花校草》中的一員,他沒有片中所說,非考不可的壓力。當然,如此豐饒的資源,假設阿康不努力的話其實也是徒然,而他的確有這個權利,但從各人的敘述,他並沒有這樣做。反過來說,相比之前在港足隊抱着玩樂,得過且過的心,這次公開試可能是他第一次希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縱然放榜後成績並不如意,但片段中的剖白,是一個面對自己,為自己思考方向的契機。
【牆身有裂】
片中另一重點則是許賢和公開試的二三事,以及和母親因公開試而生的裂縫。其實二人的事件和情緒,也是不少家庭曾遇過的關口:家長希望子女能努力讀書,子女只盼望能維持當刻的歡樂時光。結果,這成為了許賢與其母親埋於心內的一個心結,相信也是許賢一直不把經濟科課本丟掉的理由。
事過境遷,雙方當初的想法,其實彼此也是能理解的;回想當初,其實彼此也不會因此而互相怨懟。倘若沒有這次拍攝,二人可能不會為此坦誠溝通,僅限於心靈上理解的部分。這次溝通,是二人放下心結的竅要;試後許賢用火燒,丟掉所有的課本,是與自己和解的一步。在考場和課堂以外,我們有機會看到公開試的另一部分。有壓力的,不止是考生;考生的壓力,也不僅來自於考場。有時候需要的,就是這份坦誠。
【若隱若現】
一方面有人願意為公開試這回事,以鏡頭拍下來作紀錄,更甚成為一套電影,實屬難得。另一方面,大部分成員也在工作室內也親自做了現在的 DSE 考卷。當中我們看到許賢從考生的手寫速度提到和公開試的分別:「以前加紙係攞嚟嚇人,依家加紙係基本」,聽到蘇豪說道:「佢都唔容許你慢慢睇嘅」,也有提到關於 DSE 作答和考核模式的原生問題。只是,我也想聽到更多:關於不同人對 DSE 的看法,他們親自試驗後,對此的感受是如何?和各人以前考公開試時的分別在那?
以剪接上的呈現角度而言,小弟覺得這不是一個阿康如何在百多日內,為五星星奮鬥的熱血故事,畢竟阿康的故事也只是制度裡的冰山一角而已。而且,我們不會刻意質疑阿康在這段時間下的苦功。不過,以看到的片段去理解的話,途中省略不少過程的影像,的確沒有著墨太多給予觀眾知道他有多努力。
因此,片中談到的,更多的是關於公開試這個制度和遊戲;一個關於答提取分和自我認清間拉扯,如何才像個自己理想中的人的遊戲。談到 DSE 從來只是為了符合教育局的標準而取分,符合標準才能升上大學,甚至扶搖直上改變教育。遺憾的是,扶搖直上和改變教育似乎在這地方是勢不兩立的局面。
這部分,我也想知道:許賢身為第二次公開試考生,作為到試場考試的考生,面臨來自 DSE 的壓力時,對於感覺如何?第一身感受此制度的規則,相信談到的部分也有所不同,可惜的是聽到的不算多,期望有機會的話能聽到更多關於這方面的分享。
【活着是偉大】
記載多寡,以公開試為題,以影像作記錄,也是在這地方裡,一個重要的存在;不論眾人對文憑試的想法如何,甚至不論公開試制度轉變如何,公開試也是大部分人必經的關卡。制度不是最重要,因這制度面臨,或者說曾經存在的壓力和感受,才是眾人對此有共感的地方。學業的分數,不是人生的分數,這九十分鐘,正是再次問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認清自己所想的紀錄。
導演:梁奕豪
監製:許賢 / 游學修
聯合監製:文永昌 / 陳溢朗
策劃:陳溢朗
攝影:梁奕豪 / 陳溢朗 / 吳振忠
剪接指導:張叔平
剪接:張叔平 / 黎冠東 / 何信熹 / 梁奕豪
主演:許賢 / 滕毅康
全力支持:林溢欣
回望過去,為了公開試傾出所有,哀樂無常,看似愚昧;回想當刻,也可能只有那時傾出所有,只有那時為了一件事盡全力。這種矛盾,也是青春的一部分。
關於紀錄,《公開試當真》正是預視,陪伴,回望這回事。
在分享前先提及一下:遺憾地事前小弟還沒有看過 YouTube 版本,因此內容帶到的部分有可能有錯漏,如果真有其事,希望大家指點迷津。
【一千零一個普通人】
和其他學生相比,身為港足隊成員,《校花校草》一員的阿康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在 DSE 的制度中,他也只是其中一個考生,一個學業成績上情況相對嚴峻,家人也不看好他成績斐然的考生。
阿康始終是幸運的一個,此非在於他擁有羨煞旁人的資源,而是:貴為紀錄片的主角,貴為《校花校草》中的一員,他沒有片中所說,非考不可的壓力。當然,如此豐饒的資源,假設阿康不努力的話其實也是徒然,而他的確有這個權利,但從各人的敘述,他並沒有這樣做。反過來說,相比之前在港足隊抱着玩樂,得過且過的心,這次公開試可能是他第一次希望做好一件事的時候。縱然放榜後成績並不如意,但片段中的剖白,是一個面對自己,為自己思考方向的契機。
【牆身有裂】
片中另一重點則是許賢和公開試的二三事,以及和母親因公開試而生的裂縫。其實二人的事件和情緒,也是不少家庭曾遇過的關口:家長希望子女能努力讀書,子女只盼望能維持當刻的歡樂時光。結果,這成為了許賢與其母親埋於心內的一個心結,相信也是許賢一直不把經濟科課本丟掉的理由。
事過境遷,雙方當初的想法,其實彼此也是能理解的;回想當初,其實彼此也不會因此而互相怨懟。倘若沒有這次拍攝,二人可能不會為此坦誠溝通,僅限於心靈上理解的部分。這次溝通,是二人放下心結的竅要;試後許賢用火燒,丟掉所有的課本,是與自己和解的一步。在考場和課堂以外,我們有機會看到公開試的另一部分。有壓力的,不止是考生;考生的壓力,也不僅來自於考場。有時候需要的,就是這份坦誠。
【若隱若現】
一方面有人願意為公開試這回事,以鏡頭拍下來作紀錄,更甚成為一套電影,實屬難得。另一方面,大部分成員也在工作室內也親自做了現在的 DSE 考卷。當中我們看到許賢從考生的手寫速度提到和公開試的分別:「以前加紙係攞嚟嚇人,依家加紙係基本」,聽到蘇豪說道:「佢都唔容許你慢慢睇嘅」,也有提到關於 DSE 作答和考核模式的原生問題。只是,我也想聽到更多:關於不同人對 DSE 的看法,他們親自試驗後,對此的感受是如何?和各人以前考公開試時的分別在那?
以剪接上的呈現角度而言,小弟覺得這不是一個阿康如何在百多日內,為五星星奮鬥的熱血故事,畢竟阿康的故事也只是制度裡的冰山一角而已。而且,我們不會刻意質疑阿康在這段時間下的苦功。不過,以看到的片段去理解的話,途中省略不少過程的影像,的確沒有著墨太多給予觀眾知道他有多努力。
因此,片中談到的,更多的是關於公開試這個制度和遊戲;一個關於答提取分和自我認清間拉扯,如何才像個自己理想中的人的遊戲。談到 DSE 從來只是為了符合教育局的標準而取分,符合標準才能升上大學,甚至扶搖直上改變教育。遺憾的是,扶搖直上和改變教育似乎在這地方是勢不兩立的局面。
這部分,我也想知道:許賢身為第二次公開試考生,作為到試場考試的考生,面臨來自 DSE 的壓力時,對於感覺如何?第一身感受此制度的規則,相信談到的部分也有所不同,可惜的是聽到的不算多,期望有機會的話能聽到更多關於這方面的分享。
【活着是偉大】
記載多寡,以公開試為題,以影像作記錄,也是在這地方裡,一個重要的存在;不論眾人對文憑試的想法如何,甚至不論公開試制度轉變如何,公開試也是大部分人必經的關卡。制度不是最重要,因這制度面臨,或者說曾經存在的壓力和感受,才是眾人對此有共感的地方。學業的分數,不是人生的分數,這九十分鐘,正是再次問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認清自己所想的紀錄。
導演:梁奕豪
監製:許賢 / 游學修
聯合監製:文永昌 / 陳溢朗
策劃:陳溢朗
攝影:梁奕豪 / 陳溢朗 / 吳振忠
剪接指導:張叔平
剪接:張叔平 / 黎冠東 / 何信熹 / 梁奕豪
主演:許賢 / 滕毅康
全力支持:林溢欣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