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全部 —【港下演唱會】:《Live afteR Life》

港乜L嘢 於 20/05/2024 發表 收藏文章
【重生融了時間】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in life is to know yourself. (Thales)

So let it go and flow,再一次告別,再一次回望自己的痛。何時?為何?如何?一切答案,也存在心內,也無以名狀。何時?為何?如何?一切未知,重新起步。關於愛與痛的課題,重新花上一輩子練習;關於未知,重新出走,重新學習同連。

//離別為碰見更大宇宙//,舞台地面的白煙,頸繫小王子的圍巾,不論是肉身,還是孤寂,傷痛,以離別作為開端,踏上尋找痛的路途(變了靈魂出竅主題曲)。//用我一生與你結伴練習//,Open your eyes,放下圍巾,重新的心跳,重新學習。當刻聽到《愛的一種練習》時其實有點訝異,沒有想到開首便出現(當天On媽也在場,因此更想不到開首便送上希望母親聽到的歌吧)。《一吻穿越四十六億歲》一直也是我很喜歡的歌,喜歡歌曲從唱腔,編曲到歌詞帶來的英倫式詩意,因此一直也很期待在現場聽這首。屏幕上不但展示外國風景,也有香港的街景,這種詩意,並非遙不可及,有時近在自己身處的城市,也甚有其氣息。上次《我是現場》和這次感覺相若,live的力量也比錄音更澎湃(特別是鼓的部分),卻失去了一點歌曲本身的詩意(就是覺得差一點啦,可能因為個人很喜歡這首),如何現場表演當中的詩意,仍是一種練習。

【方言派對】

生命的意義為何?如何面對喜與悲?面對愛與恨?歡樂過後再算吧。La la la la la,di da di da di,#?sh@!,這場英倫派對,各自蘊含著不同的方言,那怕場外的人,甚至場內的聽眾也不知道那些方言的意思。還是那句,開心就好了。

英倫搖滾放題,一開始便來了(而且也是G chord,看來這是他創作上的偏愛)。三個年份出現的Brit rock,三種不同意義:《創作者的派對》作序章,開始了這場歡樂派對,亦在歡樂中尋找具創造力的靈魂(還有螢螢伴舞);//Come on it’s change the world//,年少氣盛時許下的約定,仍有赤子身對世界好奇的心,相信不止是本原族的吶喊。《以青春之名》歌曲把本來的間奏拉長了八個八拍,由On仔親自彈一段改編了的guitar solo,無疑添上一些新鮮感,我們絕對支持下次演唱會彈《創作者的派對》的間奏solo(逃);//無人煩 不講經 傻人傻得優雅//,無須任何意義,可能就是一切意義,反正說天說地,也以一句《唔明你講乜》帶過。派對嘛,享受就好。

【愛與痛的邊緣】

The meaning of life is to find your gift.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give it away. (Pablo Picasso)

愛裏從沒有詛咒,我們總在心中下毒,認定一切痛苦為詛咒,其實被下咒的,可能只是我們的心。執迷,痛心,厭惡,繾綣,錯愛,釋懷,也是愛的一部分。一方面仍有留戀而愛,另一方面因愛而痛苦。到了最後,在愛與痛之間徘徊數萬回後,才發現,一切也沒有對和錯。

很想聽到《愛𥚃沒有詛咒》的live,縱然最後事與願違,但當刻聽到芊彤芊蕾和Bernard唱著歌曲的副歌時,內心有一絲興奮的(而且聽到三位溫柔的聲音真的舒服,沒有一絲怨念),不知道下次有沒有這個機會?
如果說演唱會有一種主色,那這次便是藍色。縈繞會場的藍色燈光,總給人溫暖的感覺(其實蠻難得,而且很舒服)。而這章節,藍色卻多了一點哀痛。//情願為你脫下純白羽衣//,我想On仔這章節身穿的白色恤衫,或多或少有關係吧。//慢慢地學會痛心//,日光照射天使像,心卻漸漸碎裂。感情最直率的地方反倒是最後一段副歌只有On仔和三位和音的聲音時,情感表達真的無須花巧,只有人聲的時候,才聽到人最坦白的感受;//藍色恤衫 醜怪都不行//,不論如何,藍色成為了被厭惡的一部分。逐漸墮落,越聽揪心的演繹,最後已退化不如人,卻換不來一點回應。

//共你在時光中 繾綣//,在屏幕中的空間墮落,多舛的情感,輪迴多次,必然終成眷屬?《時光邊緣的人》大部分樂器聲音只用mmo總感覺差了點現場張力(真的一點,沒辦法原裝編曲的確很唯美,亦不會只為了這首叫小彤用grand piano吧,雖然音色更吻合);//這宇宙 這種深情 根本虛構//,到了最後,歷盡一切傷感無力,發現錯的可能只是世間的不可抗力,因此//必須再重頭禪修//。旋律音階高低起伏而成的美感,On仔的yodeling(特別是副歌)呈現的空靈感,無可取代。當然大提琴只出現在前奏和尾奏是有點大材小用,其呈現的質感在歌曲上可以多一點;//我們相視笑著 是夢也快樂//,一切可能只是所謂錯過,遺憾間的事,一笑置之。

對我來說,陳健安的情歌並非共感最強的類型。但他的演繹的確令這些歌的情感更真摯,也是這些歌曲本身其中一個加分之處。

【夢非夢】

人生於夢中,還是人生就是在夢中?追逐自己的夢,還是在夢中追逐?一切,猶如天方夜譚,亦談到通宵達旦後,才發現能平庸地安躺在家發個好夢,其實已是好事,縱然夢是睡不好才會出現,何況惡夢這回事。

如果說這趟旅程的主色是藍色,那關於夢這個章節的主色無疑是紫色。縫窄間和佈滿舞台四周的射燈,加上展示屏幕中的動畫色調,也是優雅而不失神秘感的紫色,的確對上夢這個章節。演唱會中音樂色彩最為豐富的一個章節,具古典優雅的《星空》,bossa nova的《雷公》,lofi的慵懶《廢學》,以及以Brit rock重現惡夢的《惡夢經》(有一部分是因為歌詞跟夢其實不算有關連吧我覺得,但編曲完勝)。

iii和On仔不論聲音還是氣場也蠻有火花,不像是只合作過一次的一對音樂單位組合。//尚在路中 活在夢中//,iii自彈自唱,大提琴連奏附和,其優雅不亞於原裝;On仔加入,少了詩意,多了份迷幻,一唱一和,黃紫光線交錯下,名符其實的《星空》;《雷公》中兩人舞台上的交流,真的//講到應有盡有也講不完//,甚有音樂劇感覺,好聽也好看;iii離場,展開一場四分鐘的頹廢課程。現場演奏下,acoustic的味道更重,結他的彈奏是一個很大的因素吧(分別大概是日間跟夜深頹廢的分別,其中看到一種很有趣的樂器,翻查一下才發現那是靜音低音大提琴)。蠻深印象的是On仔跪在鋼琴前彈奏間奏的部分,加上結尾在台上跪下「揈咪」,那神情動作,大概是廢到瘋了;以《惡夢經》作結無疑是適合的,而自己一直也很喜歡歌曲從睡眠中發惡夢的呈現,驚醒以後,美夢還是惡夢,無從得知。到了最後,夢追不到心感空虛,但追到了卻心漸虛空。也許成功與否,並非首要之事。

【青春仁慈物語】

To live is to suffer, to survive is to find some meaning in the suffering. (Fredrick Nietzsche)

十八年,一個人青春耀眼和凋零之時。中途面對的是無數挫敗,傷痛,妥協。人有改變,人會成熟,其實在所難免。正因如此,還能容下赤子之心的,才是難能可貴;內心仍擁有那份青澀,才能令人動容。

小弟最喜歡的一部分。//這十八年怎麼了?//十八年後的現在,內心仍是當初一股傻勁,愛唱歌的自己嗎?降了調,改了最後一句歌詞在自彈自唱當初的比賽歌曲《反高潮》,接著的是個人而言最大驚喜的一首:《不知不覺已大個》。(還好忍得住眼淚)//抬起雙腳 再重必須要走 以腳印鋪出了前奏//,零碎的琴聲,彈奏鋼琴和弦的他,確實粗糙,拍子也不完全對得上,但年少氣盛,回顧年少的狂妄,不需要過於花巧。以鋼琴代替結他,對此歌百感交集:一方面因此歌的出現和對歌曲所述的而感觸,另一方面反覆聽到//不知不覺已大個//,因時間飛逝心感無奈(縱然我這個年紀不應該這麼快就回憶青春)。

//我沒祈禱 當天又藍便叫好//,獨有的街道模樣,小孩在遊樂場玩樂,學生傾談,踢足球,滿遍青春無憂無慮的片刻。千禧年代的青春總感覺在這城市開始有點朦朧,但這大概就是這地方的少年氣息;攜起木結他,輕快且有力地彈奏著和弦,唱著歌詞。//一息間變老 仍然要想得出就做//,年紀上抑或早已不是少年,但聲音仍有幾分青澀,映照的黃色燈光,亦顯得特別和煦。//來來回 踏踏步 靠摯友 抗衰老//,聲音夠raw,內心有那份真摯,才有那份青春吧。//行入了這一個站 定可尋到樂趣//,睿智高了,注定不能回頭,但赤子心仍在,年少日記,未完待續。

這章節沒有十分唯美或華麗的元素,相反不論鋼琴還是木結他的自彈自唱,也顯得十分簡潔。正因如此,那份青春的感觸,不可言喻。更感謝陳健安,內心仍然是個少年。

【未知道的真摯】

生命的痛不可言喻,卻能一語道破。在夢和年少日子間找到喘息空間,終須面對自己痛苦的根。陰影膨脹,總在不安和哀痛間徘徊。路仍長,看到並到達那剎光,仍須跌蕩無數次。仍會相信,仍會等?

把《重生》,《未知道》和《繼續繼續》三首歌放在一起,相信是不少樂迷期待已久的事,但絕對淚崩,至少我是。//能否再等多一天 捱過漫長的黑夜//,這章以芊彤序幕。特寫On仔眼眨淚光,芊彤溫柔不失張力的聲音,反覆的//等多一天//,在盼望和失望間徘徊,百感交集;日光之下,時而浪濤拍岸,時而平靜,無力下異常靜謐。On仔再次拿起木結他自彈自唱,和弦散亂,//無法從痛苦之中折返//,從開首只有On仔和木結他的聲音,更顯其真誠。最後沒有歌曲最signature的小朋友大合唱,取而代之的是On仔承接其部分,但不減柔弱(包括我的淚線)和安撫人心的力量。

//需要哀哭 我跟你哀哭//,未來未知,哪怕有沒有一刻冀盼,哪怕會否等到美好一瞬,相信陪伴和同行的力量就夠了。//一直失望 一樣不斷希望之中//,一方面小弟在淚崩,另一方面溫暖的藍色燈光加上全場人的手機燈,感覺此刻那信念,便是未知道的真摯與共感;面對未知,也許只能繼續前進。路途依舊迷糊,但為著未知和勇敢的心面對,仍是無價。//繼續狂想 繼續迷途 一直前進 一直上路 繼續尋找 繼續浮游 一直迷信//,這段歌詞在video wall中展示了兩次,莫名地感觸,亦正是陪伴的力量來源。

【斑斕之後】

All journeys have destinations of which the traveler is unaware. (Martin Buber)

一切痛苦,傷痕,無力,可能也是將來相信的養份。將來再多無力,再多刺骨,最後那些之後也會變成之前。留下更多的,是值得念掛的人和事。無論約定的顏色結局如何,曾經絢爛的,總是七色照耀的。

感覺真的很有趣,有時候忽爾間找上門來,有些歌亦是,《好好掛住》正是其一。人和事無法回頭,卻忘記了掛念正是記念的一種方法與練習。旋律的延綿,樂器間彈奏力度循序漸進,人聲裏內心的慰問,一字一句的感覺也在當刻放得比之前聆聽時更大。而On仔亦因歌曲有所感觸時,或多或少明白為何自己有此感覺。

溫暖和哀惜的藍色,帶盼望的黃色,夢幻的紫色,一切也融合成七色光芒。Video wall兩側,舞台上的燈光,也以彩色映射全場(第一次覺得應該要坐更後的位置,才能看盡彩虹的全貌)。//有金光 散落我臉上//,陽光般的橙黃色,把紫色也溫暖起來。隨著歌曲走向,兩旁的彩光從上而下照耀,向外影射,向前投影,向內渲染(還有上方橫向的彩光!看到從場館後方拍的片段猶如來自天上的光🥺真的因無法看盡彩虹每一道光而惋惜),輕柔的旋律因燈光更顯其溫度;//暴雨後有仙島//,看到,聽到,碰到,開首遙遠在咫尺,被彩虹圈圍著的島,隨著歌一步步走近。//不枉我們奮鬥過 和壞人拼搏過 燃亮如熊熊烈火//,不但video wall,舞台上的支架也渲染了彩虹,最後的終點仍然是約定的夢幻島。《約定的夢幻島》在我心中不是陳健安一個人的歌曲,最後副歌由芊彤,芊蕾和Bernard唱出,不減其力量。歌曲須有摯友同連,我與你才能成就彼此,扶持你和我,//難得一起我們也不錯//。

【生命拓荒者】

久候四年,終於等到陳健安第一個個人實體演唱會。四年前因各種不可抗力演變成網上音樂會,四年後的現在終於能現場相見。一切,來得合時。也許四年前能實體相見的話,演出會更圍繞青春這回事。但正是久候四年,才有更多的歌曲聽到其生命力。

死去活來從來也是痛苦的,但一切只要有心,便不再只是死去活來。每次受挫,重生,也有其存在價值。生命中有心,才是生命;心中哀與樂皆有其位置,才是心的全部。

在小彤和On仔間,看到默契和摯友的重要。無形,無聊,但必須,除了久違地聽到《煉獄健身室》外,《唔明你講乜》的鋼琴即興,二人沒有相當默契大概沒有那效果(我沒有拍下因為我當刻只顧着在笑);On仔和樂手與和音間(還有Oscar),各自也是重要的存在。每人也在自己不同的歌曲站著重要的位置,也重視每次創作的經歷,才有整體的意義;感謝On仔重視「感覺」,重視內心。對這方面有相當重視,才聽到歌曲背後的真誠。

感謝真摯,感謝陳健安。

《Live afteR Life》 3/3 歌單

《告別的藝術》
《Dedicated to LSK》
《愛的一種練習》
《一吻穿越四十六億歲》

In Joy?

《創作者的派對》
《以青春之名》
《唔明你講乜》

In Love?

《愛𥚃沒有詛咒》(interlude by 謝芊彤,謝芊蕾 & Bernard Chan)
《天使藍》(原唱:何韻詩)
《厭惡物圖鑑》
《時光邊緣的人》
《在錯誤的宇宙尋找愛》
《艷火》(原唱:張懸/安溥)

In Our Dream?

iii/On《星空》(原唱:王菀之)
iii/On《雷公》
《廢學》
《惡夢經》

In Youth?

《反高潮》(原唱:陳奕迅)(一段)
《不知不覺已大個》(原唱:CAllStar)
《天又藍》(Shine)
《仍然是那個少年》
《雲際車站》

In our future?

謝芊彤《等多一天》
《重生》
《未知道》
《繼續繼續》

In time

《總有離開的時候》(interlude by Larry & Brian)
《好好掛住》
《之後的一天》
《約定的夢幻島》

Encore

《唔明你講乜》(即興version)
《煉獄健身室》
《仍然是那個少年》(piano version)

音樂總監 / Keyboard:賴映彤
創作總監:Oscar Lee
和音:謝芊彤/ 謝芊蕾 / Bernard Chan
Cello:Bernard Chan
Guitar:Larry Hui / Brian Chan
Bass:Timothy Chan
鼓:Edward Chiu
常駐演出:iii Iris Liu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