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來的言語 - 《亻言》 , 《末世情書》

港乜L嘢 於 31/10/2022 發表 收藏文章
loading


Dadida~
Doodoodoo~
Dadadada dadadada⋯

這些聲音,這些方言,不能翻譯,卻能明白當中的意思。

全因,這些聲音,有留下來的意義。


【畏懼還是敬畏】

《亻言》
唱:許廷鏗
曲:CK/marfie/許廷鏗
詞:王樂儀
編:XTIE
監:于逸堯
Mixing:Matthew Sim
Mastering:Alex Psaroudakis

這躺神奇之旅,難得願意出走,寫下佛系人生,是否該殺出一條血路,做一些以往不能做到的音樂?

至少聽《亻言》,從題材到曲風,似乎真的想走一條不一樣的路。而且,許老闆唱電音,真的不會失手。

不得不說的是王樂儀的歌詞。所謂「人言可畏」,我們對不同言語是心存敬畏,還是單純的畏懼?這世代科技發達,發表言論的平台亦多不勝數。矛盾的是,世間許多破碎和墜落之時,能被接納的聲音越來越少,對人的批評和攻擊卻因能隱姓埋名而直線上升。剩下的,只有為形象和gimmick而生的說話,只有各種謊言。其他值得被傾聽的,大眾卻視為浮雲。生於這世代,每句說話也決定你選擇憐憫還是奚落,選擇值得聆聽的。想留下聲音的,「天崩地裂掩不過喉嚨盡處的聲浪」(我幾鍾意呢句)。那我們,聽到了嗎?反覆的「can you hear me」,自然地幻想到一群渴望被聽到的聲音所作的呼喊,營造的氣氛和力量,比大合唱高出幾倍。

我沒想過會找到XTIE來編曲,一個不熟悉(抱歉)但值得令人信任的名字。《亻言》呈現出來的意境,歌曲所有部分的配合度,值得用一對好的耳機細聽當中的元素,從一開始出現的打字keyboard聲,電子鼓聲(我愛ableton),不同的sound effects和reverb,加上mixing上人聲不斷在左右耳之間穿插,閉上眼睛,幻想到一個人面對世上許多聲音的景象。之前也說過,人聲很重要,亦沒有比想像中重要。唱得再好,不能融合歌曲也是枉然。而《亻言》中,許廷鏗的演繹有令歌曲的整體效果更好。論曲詞編唱的互相配合(當然mixing好重要啦),《亻言》可說是近來其中一首最好的示範,亦希望許老闆之後的作品能繼續為樂迷帶來驚喜。

延伸聆聽:《竊竊詩》

唱/曲/編:per se
詞:王樂儀
監:Stephen Mok@per se/Terence “Dull” Liu

這世代的「dadadada」,就算被噤聲,仍「掩不過喉嚨盡處的聲浪」。

【留下來的筆跡】

《末世情書》
唱/曲:Herman@The Hertz
詞:何秀萍@人山人海
編:The Hertz/馮庭正/Yusuke Hanato
監:馮庭正/Yusuke Hanato

當初第一次聽完《末世情書》,或者說聽到那intro時,我的第一印象是:

「嘩!大製作啊!」

那個真strings intro,現在來說真的難能可貴啦。作為一個挺喜歡聽弦樂的人來說,有意境的弦樂真的很加分,只能說舒服啊(耳仔方面)。

弦樂作為主軸,那intro聯想到的是末日之時,回想起過去往事的情景,最後一闕歌的感覺。相對上類近典型慢歌的編曲進推,到了bridge的時候琴和電結配合題材營造到幾分靜謐,到了ending的弦樂拉奏之時,亦代表歌曲和故事來到終結之時。

看到這份詞,看到何秀萍這個名字,有立即上網尋找一下,亦知和《末世情》有關連所以立即聽了(sorry好愚昧咁)。相同的是,兩份歌詞令我對「末日」和「永恆」這回事有更深感受,而且絕對不乏詩意,到底是歷史是一個大輪迴,總是驚人地相似,還是這世代距離「末日」這回事更貼近?

回到《末世情書》,歌詞彷彿出現了許多的對比和互動。頭兩段用雨天和晴天作為對比,開首的「你來 我在」,其後的「我來 你在」,相同的是,決心用筆紙記下屬於大家的回憶。徘徊不斷的「曾經」,寫的卻是不同的結果。有許多動人時光,亦有分道揚鑣之時。許多以為必然是永恆之事,最後卻已變成碎片和記憶,只是,我們腦海中仍有浮現這些碎片嗎?也許注定成為過客,不能長相廝守,但只要有記憶,記載下來的文字和歌便是永恆。

最後說一下吧,我覺得Herman今次vocal表現不算好,也許是演繹上的選擇,但聽得出是有點吃力。當然也許樂隊不一定經常做這類型的音樂,但長期而言還是要想一下如何唱得更好就是了。我是相信永遠也可以唱得更好,天份或底子好寡的歌手也是。

延伸聆聽:《末世情》

唱:達明一派
曲:劉以達
詞:何秀萍

世間如煙,曾經的美景良辰,最後煙消雲散。唯有相信,「那日見」。

【何去何從】

這世代被刪除的聲音許多,但人們獲得的資訊亦隨之上升。只是留下來的言語,該畏懼還是敬畏?留下來的筆跡,何去何從?

以筆記載的,can you hear m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