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 簡單 粗暴 直白

KC電影美劇分享 於 20/11/2020 發表 收藏文章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

在結果出現之前,雙方接近的票數和很多計票方式爭執的深層原因,其實是美國社會割裂的意識形態;從選舉月開始到現在,各種荒誕且魔幻的新聞不斷的出現。甚至,當地時間11月14日,美國華盛頓成百上千民眾舉行集會支持特朗普;特朗普一直發推特,單方面宣佈自己贏了,感覺新一輪的暴亂隨時會開始。


在大選之前有一部電影的上映顯得格外富有深意。這部電影就是《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驚世審判)IMDb7.9分,爛蕃茄新鮮度90%。

這部電影其實早在2006年就立項了,電影的導演編劇Aaron Sorkin,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神作:《The Newsroom》、《The Social Network》、《Moneyball》、《The West Wing》‧‧‧
而當年這部《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Aaron Sorkin修改了很多版本,原本設想是讓Steven Spielberg來執導,爭取在2008年上映,結果一拖就是14年。


電影是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講的是美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案件審判——1968年的「芝加哥七君子案」,這場荒誕的審判,一直進行了151天。一向以標榜人權著稱的美國法庭上,被告人是這樣接受庭審的;各種黑哨、判決的荒唐和不公,美國審判史上無出其右。

1968年,當時美國正深陷越戰的泥潭裡,前線傷亡慘重,每個月都有1000多名大兵犧牲,然而政府還是不斷增兵,即使炮火彈藥對準的對象可能是越南地區的婦女兒童。越來越多人清醒發現,這場戰場無非是為了滿足執政黨的私慾,而衝上前線的年輕人們不過是刀俎上的魚肉罷了。

這一年,正好是美國大選年,於是,年輕人紛紛走上街道,舉行了反戰遊行;民權運動組織決定在民主黨黨代表舉辦地芝加哥,集會抗議。電影是Aaron Sorkin一貫的風格:對話就像子彈一般從角色的嘴中不斷發射;各種事件回憶、人物信息讓你應接不暇,只能目不轉睛的跟著劇情走。


作為一場審判,這場案件的特殊性從雙方陣容也能可見一斑。
指控方:來自美國政府的最高法律的代表;
被告方:形色各異,甚至無法用一類人加以歸納。

被告人之一的Tom是SDS的領導人(學生正確民主社會組織);在大學的禮堂中,一個學生背後投影儀放著越南戰爭的美軍;一番簡單的敘述後,Tom Hayden幹練帥氣的登場,關掉投影儀,打開燈光,領導者的氣質顯露無疑。


他站在台上激昂的講述著關於這場戰爭以及社會公正。他說:「這Hubert Humphrey和Richard Nixon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們倆誰當選都沒區別,所以,我們要去芝加哥。去展示我們的團結,表明我們的厭惡。」


同為被告人的Abbie Hoffman則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類人。這個頂著爆炸頭的男人,是個嬉皮士,幽默大膽,天馬行空,喜愛表演,擅長脫口秀;他的演講舞台就是脫口秀劇場。電影基本是在他的脫口秀演出,和不斷穿插的回憶倒敘插敘中推進完成的。

他清醒卻又瘋狂,他對地下的群眾說:只要待在公園裡唱Woody Guthrie的歌就會沒事;不過那些警察肯定會近乎喪心病狂。


Abbie之後又去芝加哥申請遊行示威的場地,他對負責人說:「我們會請樂隊表演節目,還有公共性交。」看著負責人一臉震驚的樣子他得意的接著說,一萬多人要來,喝酒、聽搖滾然後他又加上了一句:我們堅持要求美國下一任總統別再送我們的朋友上屠宰場了。

除此之外,組織者中還有「停止越戰全國行動委員會」的組織者David Dellinger。他冷靜、禮貌、凡事求穩,不以暴力對抗暴力是他的信條。另外還有兩位不打不鬧的社會運動家,Lee Weiner和John Mitchell。
Tom和另一個學生領袖Rennie、嬉皮士Abbie和他的朋友Jerry、David以及兩位社會運動家Lee和John,這七位就是這芝加哥七君子;然而審判席上還多出一人Bobby Seale,黑豹黨首領。


這幾派人從來沒有碰過頭,甚至有些人都還彼此不認識,但是他們卻被集體定為了密謀煽動暴亂罪而起訴,最為荒誕的是Bobby實際並沒有參與反戰示威運動,他只是來做一場演講,在芝加哥才待了四個小時,就被告上法庭。

沒有律師在場的Bobby,依靠好友Fred幫他提供法律援助,然而週末休庭的時候,警察突襲了Fred的住所,雙方發生了槍戰,好友Fred身亡。Bobby在法庭上憤怒的伸冤,說Fred是被謀殺的,然而等他再次被帶上法庭,就變成了這個模樣。


僅從Bobby的遭遇就可以看出,這場審判從一開始就毫無公平正義可言,用Abbie的話說,這是一場政治審判,他們已經未戰先敗了。


整部電影基本全部靠著回憶的畫面和角色的對白來推進劇情;而劇情衝突,人物矛盾在庭審之間和人物對話中體現的淋灕盡致。

Tom和他所代表的精英階級一直冷靜克制甚至軟弱;他在庭上迫切的想要脫罪,上庭之前還特意剪了頭髮為了給陪審團留下好印象。

而與之截然相反的是無所顧忌的Abbie;他從不認為這場審判可以為他們帶來公平和正義,所以他以蔑視一切的態度來回擊這場荒誕的審判。第一次庭審之時,因為Abbie和法官的姓都是Hoffman,法官因此特意強調:「記錄應該反映出被告Hoffman和我本人無親屬關係。」


Abbie充分發揮自己脫口秀的才能和法官對抗,回應道:「父親大人,別這樣!」
法官以蔑視法庭罪威脅他:「Hoffman先生,你是否在蔑視法庭?」
Abbie絲毫不肯服軟:「那幾乎是我的宗教信仰,大人」
當他坐在證人席被對方律師責問說:「你是否蔑視你的政府」
他更是字字珠璣的回應道:「與我的政府對我的蔑視相比,我的蔑視不值一提」

在他們的設想中,這些遊行本該和平的進行。然而,人群裡一聲「衝啊」讓現場頓時失控:
流血、踩踏、催淚彈,成了這場示威活動的最終走向;但這場「暴亂」究竟因誰而起,才是重點。


在庭審過程中,他們找到了冒著被死亡威脅的證人總檢察長;前任總檢察長Ramsey Clark出席,承認「芝加哥七君子」並沒有煽動暴力,並且重磅爆料說,這場暴亂其實是芝加哥警察最先發起的,然而法官卻拒絕承認他的證供。

到了第151天,這場荒誕的庭審才進入了尾聲,就在審判的這151天中,犧牲在越戰的美國士兵就多達4752人。法官讓Tom做結案陳詞,並告知他說:如果好好陳述,會考慮對他輕判,然而Tom並沒有理會,他毅然起身,大聲念出了這4752名在越戰中犧牲的士兵名單,他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掌聲。


法官Hoffman的「肅靜」再也平息不了這場致敬,就在這一片混亂中,法官宣判了結果:
Tom Hayden、Abbie Hoffman、David Dellinger、Jerry Rubin、Rennie Davis因煽動混亂,被判有罪,服刑5年。四年後的1972年11月,所有判決被美國第七巡回上訴法院推翻。司法部決定不重審此案,七君子重獲自由。

政治評論家E.J. Dionne在《Why Americans Hate Politics》一書中指出,1960年代的文化戰爭延續至今,這種緊張和矛盾塑造了此後的美國政治。原本,民主政治應該是尋求解決辦法。但是自從1960年代以來,贏得選舉的訣竅,確實一次又一次重啓同一批引起分裂的議題。


這些議題本身沒有得到重新辯論,新的解釋。有的只是激起舊的憎恨和憤怒,企圖得到選民又一次投下的憤怒抗議的選票,關於這次審判的專題電影和紀錄片就有20多部,但是導演Aaron Sorkin執導的這部推遲了14年上映的電影信息量和想要傳達的點格外的多。

典型理想主義者Aaron Sorkin一貫機關槍風格:生猛、憤怒、熱血、無奈、黑色幽默和各種衝突改變;在這樣一部電影中,所能看到的不僅有歷史,更多的是這段歷史所帶來的現實衝擊感。


一場注定失敗的,黑哨式的案件,被判入獄者收穫了人們的掌聲和尊敬,而法庭卻像是小丑一般,被銘記在歷史上。

無論哪裡的人,在反對強權和不公平時,都會獲得同情和支持。不出意外,感覺這部片完全可以衝擊大獎。過幾個月,奧斯卡見。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