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m》─ 解救了軀體,該如何拯救心靈

KC電影美劇分享 於 03/05/2018 發表 收藏文章
《Room》是一部難得的電影。作為衝擊奧斯卡的一部影片,當誘拐、監禁、性奴這類關鍵詞給出來,一般認為最穩妥的處理方式就是渲染悲劇氣氛,用寫實的鏡頭語言講述一個主角由自由、愉快的美好狀態跌入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再設計艱難逃脫的故事。兩年前,《為奴十二年》就是如此四平八穩地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但這部電影卻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乾脆地切去悲劇形成的過程,悲劇因子僅僅作為故事背景,只用幾句台詞帶過,專注於講述母子兩人如何逃脫囚禁肉體的房間和囚禁心靈的房間,用容易失調的兩段式的正序敘述結構來推進劇情,沒有閃回鏡頭,沒有穿插內容。可是還是憑藉對節奏的把控和獨特的孩童視角做得很成功。

影片開頭就展示了獨特之處,房間中幾處破爛景物的特寫,配合溫馨舒緩的配樂,一個稚嫩童聲的詩意獨白,鏡頭給到床上的一對母女,儼然一副治愈系溫情家庭電影的樣子。直到童稚的背景獨白向我透露出Jack——這一個明顯的男名時,才意識到有些許不對勁。 “Ma, I am fine.”,Jack睜眼,叫醒身旁的媽媽。一聲輕嘆,她隨即馬上露出笑容,抱起Jack,“You are such a big boy now.”。母女原來是母子,如果觀眾都和筆者一樣如果事先沒有被任何程度的劇透的話,開頭兩分鐘,就已經被提起了極大的興趣,好奇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編劇巧妙地通過Jack的獨白和母子的對白,不時透露一些背景信息:Sunday Treat、Old Nick、Aliens等,展示Jack純潔的如白紙的性格的同時,巧妙調動著觀眾的好奇心。想和老鼠做朋友,好奇做夢時是否會進入電視機等橋段都暗示了Jack從未出過房間的事實。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中認為夢裡的場景全部來源於生活中所見素材,即是說Jack的夢只會是關於房間和電視裡的內容。)在溫情的基調上抹上了懸疑的色彩。

用懸疑的表現形式逐漸向觀眾揭示背後的悲劇不是什麼新做法,《Source Code》(《源代碼》)、《Memento》(《記憶碎片》)等電影就是用這種方法讓觀眾全程注意力集中。而影片用溫情的配樂和母子間的互動,放緩了節奏,觀眾只能從密閉的環境和媽媽麻木的表情和時不時無奈的輕嘆中察覺到背後存在的悲劇。即使在媽媽向Jack道出真相後,觀眾的注意力也被引向了逃脫這一環節,導演彷彿在刻意壓制著悲劇的表現。


17歲的花季年齡被囚禁起來當性奴,不難想像,Jack出生在前的那兩年的時間裡,媽媽的全部生活就是一個密閉的房間和電視,如Jack在影片開頭的獨白:Once upon a time, before I came, you cried and cried, and watched TV all day, until you were a zombie.(個人認為這裡的zombie是指已經完全麻木,放棄希望的狀態)然後Jack“從天而降”,給了她活下去的希望,她並不在意Jack的爸爸是一個變態的,在她心裡Jack是屬於她的。

在Jack的影響下,時間也開始慢慢起作用,逐漸麻醉她哭泣的心,每天也就發洩式的對著天窗吶喊,直到她看到了逃脫的機會。

於是媽媽開始向Jack講出真相,想要藉助Jack的幫助,回到她七年來日思夜想的家。可是第一天上幼兒園擔心害怕的小孩況且不想離開溫馨的家去到陌生的學校,而Jack要離開的,是他的整個世界,還沒有媽媽的陪伴,他又如何能不怕呢?

"May be next year when I am six."


相信每個人看到Jack被燙紅的臉,聽到那句I HATE YOU時,都會感受到悲劇元素在潛伏許久後的第一次出擊,狠辣且精準。一方面覺得媽媽很自私,同時換位思考又只能無奈接受這種做法。
Jack出於對媽媽的愛,最後還是乖乖帶著媽媽的壞牙去“執行任務”了。此時鏡頭給了被包在毯子裡的Jack很多眼神特寫,同時與Jack視角中的媽媽來回切換,將Jack的害怕與媽媽的擔心表現得很完美。

在前後兩段的轉折處,逐漸升調的配樂將觀眾的心懸到了最高點,大量的特寫和第一視角的切換充分展示了Jack第一次見到新世界的震撼和害怕,驚險下車後的慢鏡頭更是讓人倍加擔心。得救後蜷縮在地、想念媽媽敲拍警車的Jack也讓人無比心疼,終於最後撲在媽媽懷裡,用一段結束了意味深長的對話結束了影片充滿溫情和懸念的上半段。


除了懸疑的基調,影片在前半段中細節部分也表現的十分細緻,媽媽給Jack的睡前讀物是《基督山伯爵》(Le Comte de Monte-Cristo,又譯《基度山恩仇記》)——大仲馬Alexandre Dumas的複仇主題作品,暗示她平靜麻木的表情下藏著一顆渴望逃生的心。用詞的巧妙,如拒絕養狗時說的not enough room改口成not enough space(在Jack心裡Room是特殊的意義)和大喊無果後的“I guess they STILL can't hear us”,也表明她已經多次嘗試求救。


同樣是分段結構, 《Gone Girl》(《消失的愛人》) 前半段的結束把懸念推到了最高點,後半段再通過插敘和視角切換將節奏控製做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給予觀眾酣暢淋漓的快感。而此片劇本獨特的敘事結構將影片後半段置於一種非常危險的境地,母子已經被救出,維持前半段劇情推進的基本懸念就消失了,如強弩之末一般。所以能否使後半段與前半段達到協調並突出主題成為了決定影片成功與否的關鍵。

後半段開始於一個和Room完全不同的干淨寬敞明亮的醫院病房裡,Jack下床小心翼翼地感受這個新房間和新世界。隨後帶著口罩和帽子出院,和外公外婆一起去到新家開始適應這個新世界。 Jack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平穩地度過這段關鍵的適應時期。


而在被時間和空間麻痺了七年的媽媽心裡,她失去了七年的青春,過去的生活早已物是人非,父母離異、與朋友也失去所有聯繫,她的過去被一場悲劇摧毀的幹乾淨淨。在被困在房間裡時,她不需要面對這些問題,然而她逃出了囚禁肉體的房間,卻發現自己的心早已不知在暗處被鎖了多久。有些創傷並不是僅僅用時間就能撫平的。

此時母子二人的心理狀態,在前半段被壓制的悲劇因子作用下,開始成為維持劇情發展的新動力。

尼采在其自傳裡說過:“Whatever does not kill them makes them stronger.”(但凡不能殺死你的,都能使你變強大)

《黑闇騎士》中小丑則說:“I believe… whatever doesn’t kill you simply makes you…stranger”(我認為,殺不死你的東西,只會讓你更詭異)

影片真正的主題則是在所愛之人的支持幫助下,這種折磨人的、使人愈發詭異的悲劇也能使人更強大,在經歷極端的負能量摧殘後也能用正能量的心態把人生活出精彩。
儘管後半段在悲劇因子的釋放後給了劇情發展的新動力,主題也逐漸浮現。電影但就像一支離弦的儲能箭,在慣性的作用達到最後時刻從內部噴射出之前飛行吸收的能量來持續飛行,如果後半段不能和前半段維持協調,那麼這支箭恐怕會因為結構不夠穩固而直接斷裂。女主作為悲劇的承受者,其心態的轉變是表現主題的重要一環,她對Jack的愛不容置疑,但是也逐漸疏遠兒子,陷入了自暴自棄甚至想結束生命的心理狀態中。


“Ma was in a hurry to go boing up to heaven, but she forgot me, Dumbo Ma.”(媽媽急著沖向天堂,但她把我給忘了,笨媽媽)如Jack所說,媽媽忘了她和Jack是靠著相互支持才走到了今天,所以Aliens threw her back down, crash! And broke her.


透過Jack的視角和獨白,觀眾可以看到在他的眼中,只有媽媽和自己,無論是狹小的房間還是多彩的世界,都沒有在他如白紙的心靈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墨跡,無論身邊環境在媽的眼裡如何令人絕望,他都像正常孩子一樣發脾氣,玩耍,吃奶;不管媽媽為了逃脫如何對他頤指氣使,無理要求,他也只是發洩式的喊出“I hate you !”後乖乖照做。他的喜怒哀樂全是因為媽媽,知道Old Nick對媽媽不好之後就把他很喜歡的玩具拆了,看到她正處於困難時期就願意把自己的力量源泉——頭髮剪下給她。這種純真而且無條件的愛與被悲劇影響後逐漸疏遠的媽媽形成鮮明的對比。也是這種始終如一的愛,將媽從悲劇中徹底解救出來。

"I'm not a good enough Ma."
"But you're Ma."



貫穿全片的孩童視角成為了維繫兩段結構穩固的鋼纖維,與悲劇元素配合,射到了主題的靶心。這種表現形式與《阿甘正傳》類似,阿甘始終不變的善良、正直、守信等品質成為串起美國幾十年社會演變和珍妮墮落過程的主線。不同的是,阿甘對於珍妮的墮落是十分無奈的,資本主義當時的特點導致像珍妮一樣的人只能在底層遊蕩。使用以阿甘視角為主的表現形式的主要目的是給悲劇和諷刺元素披上一層溫情和勵志的外衣;而《Room》中的母子密不可分,Jack可以通過自身去影響改變媽媽。如前文所說,別出心裁的劇本結構也將悲劇因子性質對錶現形式的影響大大削弱,悲劇元素只起到了後半段推動劇情的基本作用,全片主基調還是溫馨的,主題是正能量的,以至於我看完影片心頭有一絲暖意。

"I love you, Grandma."

可惜的是,由於後半段劇情走向,鏡頭受Jack的視角限制,對女主角的刻畫略少,導致表演缺乏一定完整度,這也是影片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

結尾,生活步入正軌的母子回到了Room,對Jack來說,只是搬家後的探訪,對媽媽來說,則是麻痺過後,直面悲劇的一個契機。

有些創傷,時間只能起麻醉作用,藥效總有過去的時候。身邊愛你的人幫你打開房間的門,讓陽光照進來,他們才是真正的解藥。

“It can't really be room if door's open.”

女主角問他要不要將門關上,Jack說不用,然後向囚室裡殘破的傢俱道別,這總結了他對囚室的中性看法。真正的Move on不是要忘記過去,而是擺脫不恰當的干預,放下社會主導的思考秩序,完完整整地將過去總結成一個階段,然後昂然邁向新階段。打開這個缺口,光線走進心扉,Room就不再是Room。給盆栽、衣櫥,水池、天窗逐一道別後,Jack對媽媽說:“Ma, say bye-bye to Room.”,走出了房間。

媽媽也用觀眾聽不見但是可以從清晰的嘴型中看出內容的聲音說,Bye-bye, Room。打開了心裡的房門,她轉身和兒子一起離開。

"If you don't mind, it doesn't matter."

能和過去做出勇敢的告別,才能更好的擁抱自己的餘生。逃離現實又回歸到現實,打破虛構世界通往自由的,依舊是那份濃濃的愛。



Brie Larson憑此電影在2016年奪得四個最佳女主角的榮譽,亦令她出演漫威電影宇宙第一套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卡蘿丹弗斯(Carol Danvers),驚奇隊長將會是漫威電影宇宙第一個位居領導地位的女性超級英雄。相信Carol Danvers將成為漫威電影宇宙下一個階段的主力。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