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上的家》─ 跳出輪迴,獨立思考

KC電影美劇分享 於 21/06/2019 發表 收藏文章
最近一部日劇《坡道上的家》獲得廣泛關注;日劇向來對殘酷的現實揭露都是很大膽直接的,這部劇也不列外。

故事是從一次凶殺案的庭審開始的,一個母親親手殺死了自己8個月大的孩子。


隨著案子一次次庭審,案件背後的真相和與之相關的4個家庭的原貌抽絲剝繭的呈現出來;殺死自己的孩子,實在駭人聽聞。這單案件一經報道,便引起民憤,這個母親就被定義成一個性情暴躁又愛慕虛榮的瘋女人。彷彿她就是一切罪惡和不幸的根源。


女主里沙子一開始聽到這個駭人聽聞的案件時,也是不敢相信,作為母親的她更是無法理解為何會有母親歷盡艱辛十月懷胎的生下孩子卻又狠心的將孩子殺死?但是隨著一次次庭審,里沙子開始恍惚,甚至惶恐,不是因為案件本身所帶來的恐怖感,而是她在這個女犯人身上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影子。

隨著案件的不斷深入,她開始犯人和自己不斷重疊,她彷彿可以和這個女犯人感同身受。說實話,這種可怕的共鳴感並不是少數,母親生完孩子產後抑鬱自殺,帶著孩子自殺的案子已經不是個案。那麼,抑鬱的根源是什麼呢?


對於情緒上的崩潰,心理上的抑鬱,我們向來無法真正的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除非這已經嚴重到關乎生死。但其實,每一個產後抑鬱的母親,都一樣,她們都曾離死亡那麼近,但就是因為她們的無助和崩潰無法吶喊出聲,所以身邊的人就覺得這並沒有多嚴重,直到現在很多丈夫仍覺得產後抑鬱只是妻子的撒嬌,仍覺得這哪裡是病,只不過是妻子胡亂發脾氣的藉口罷了。

當丈夫實在不想應付這樣情感脆弱,暴躁易怒的妻子,還有不斷哭鬧的孩子時,他們開始選擇逃避─女犯人安藤水穗的丈夫一個星期五天都不回家,即使工作下班了,也會選擇出去住膠囊旅店。而奶奶在庭審中明確表示很支持兒子這種作法,甚至覺得這很正常:兒子是家裡的頂梁柱,回家孩子一直哭會讓兒子休息不好,很影響工作。於是在這樣的邏輯下,即使週末抽空回家的丈夫,也繼續心安理得的休息,照顧孩子整理家務這些事情跟他似乎沒有什麼關係。


做個這樣的父親好容易,似乎不需要做出什麼改變,就可以輕鬆獲取父親的榮譽頭銜─只生孩子卻不養孩子,就是這樣。

整理家務和照顧小孩聽起來好像只有兩件事情,但如果換成這樣呢:24小時無休待命、餵奶、換尿片、做小孩的輔食、讀繪本、陪小孩玩、煮飯,隨時收拾小孩子弄臟弄亂的家......

作為家庭主婦的安藤水穗彷彿就變成了這些事情理所當然的全部承擔者,而當初那個答應和他分擔一切的男人覺得這些事情也都是妻子的;於是在一個女人最需要照顧的時候,她絕望的發現,她失去了那個像孩子一樣被照顧的資格,她失去了孩子的身份,她已是個母親。

在孩子出生之前,安藤水穗也是一個職場女性,工資比丈夫還高,但是孩子出生後需要照顧,世俗常態,辭職育兒的只能是她。一夜之間,她就從一個事業有成的職場女性變成了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她失去了自己的事業,彷彿也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她獨自一人困在孩子無休止的哭鬧聲中,做不完的家務中,蓬頭垢面,精疲力竭,更可怕的是,彷彿這都是她自己一個人的分內之事。

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便是她的錯。

而同樣身為家庭主婦的女主里沙子的情況基本也是如此,丈夫回到家也從來都是飯來張口,酒來伸手。而這樣的情形也已經成了常態。因為是常態,所以習以為常,但不是所有常態都正常。

母親一個人開始承擔起這份24小時無休的毫無經驗的甚至沒有任何報酬的工作,精疲力盡,甚至再次過程中有絲毫差錯就會陷入無限的自責和焦慮當中,但這一切,卻被大家當做理所應當;而父親只需要繼續他的工作,稍微做一點家務照顧一下孩子都可以被稱贊,畢竟大家都覺得這不是他的「分內之事」,他做了算是在「幫忙」。

但是安藤水穗不是個有天賦的母親,甚至當初生孩子也並非是她自己的選擇;她是在周圍人不停的議論下,在奶奶不斷強調自己想要抱孫子的壓力下,在丈夫的反復勸說下,走上了懷孕生子的道路;她開始在這條周圍人和各種「指路牌」的指引建議下走上了這條正確且正常的道路;但是這條道路卻並不好走,她抱著自己不挺哭鬧的孩子,走在這條望不到盡頭的上坡路。


周遭的聲音都是「別人都可以,你為什麼不行?」「你們家的小孩發育很慢啊」「要母乳餵養才會對孩子好,不然會影響孩子發育」「你看看別人家的小孩.....」;終於,在繁重的家務和周遭看似鼓勵和建議的壓力下,安藤水穗開始變得狂躁和易怒。她已經陷入很嚴重的產後抑鬱。丈夫發現了妻子情緒狀態的不對,他沒有給妻子治療和幫助,反而是在舊情人那裡「傾訴衷腸」。於是,所謂喪偶式育兒,就是明明是雙親家庭,卻只有一個人犧牲一切帶孩子。

而女主里沙子也開始不停的回憶自己一個人「喪偶式育兒」的經歷,婆婆看起幫忙實則指責的話語,周圍人不斷要求和質疑的聲音,里沙子發現,獨自一個人抱著哭鬧的孩子辛苦走在這條路上的人,不止安藤水穗一個人,她一直都在同行,只是自己還未察覺罷了。
這個女犯人的悲劇,在於她沒想過事情會發展成這樣,只是聽從了社會壓力和家庭壓力的安排,就生了孩子;在於,她的老公,借著工作為理由,連一丁點的事都不幫忙,連一點心理安慰都沒有。他們夫妻,根本就沒有清楚,生孩子養孩子,是怎麼一回事;根本沒有覺悟。當然,如果只說這一種家庭模式,那麼這個劇的格局難免太小。


被迫選擇回歸家庭放棄事業的母親的確有不少,但是還是會有一些女人就是會選擇不放棄事業,同時兼顧家庭,而這個案子中的一個女法官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強人。雖然事業有成,但是育兒和工作也是時常難以兼顧,還好當初夫妻兩人約定好一起工作一起帶娃;但是忙到快要起飛的她想要讓丈夫請假帶一下孩子,才發現當初「一起湊仔」的承諾只是一個緩兵之計,這個約定不過是為了哄老婆生孩子而已。

丈夫難得一次帶了孩子,卻出了問題,他直接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他所希望的老婆,是能做飯帶孩子和守護家庭的人,他並不在乎什麼女性的權利;這話很傷人,卻又很真實,這哪裡只是這個丈夫對自己妻子的期待,這是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啊,你需要先成為一個好母親,然後是一個好妻子,最後才是自己。這是常態,卻不正常。

你需要先成為你 ,然後你才能是妻子、母親;其實那句「本該如此」才是萬錯之母。

就像劇中說的那句話:「被禁錮在別人的常識裡活著,真累。」不要輕易對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妥協,不要對讓自己不舒服的常識低頭,多問問自己,多思考,跳出這個輪迴,這才偉大。


到了該生孩子的時候,就生了。
別人催了,就生了。
怕別人誤會自己生不了,就生了。
喜歡,就生了。

沒有思考,沒有責任,沒有遠見,沒有認知。

關於生孩子的問題,很多人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生孩子這件事情看起來太過於稀松平常,以至於不需要被列入深思熟慮的事情範疇中。但是我們究竟為什麼要生孩子?

為了延續香火?
為了對抗面對死亡的焦慮?
為了生一個孩子來實現我的人生價值?
為了對抗孤獨感?

或者只是因為大家都這麼做,身邊的人都成了父母,我也想試試做一個父母的感覺?無論是那一條,說實話,這理由都充滿了「自私」。

每一個理由的核心詞都圍繞著父母自己而非孩子,真的沒有那個父母是為了給一個新生命一個看看世界的機會,只是單純的為了這個還未曾道來的孩子的角度考慮過這個問題。都說父母的愛都是無條件的,但真是如此嗎?

不是的。生命的一開始就是有條件的。當老師就算再差,也要資格證;有些人根本不配當父母,但卻可以直接禍害孩子的一生。這樣的例子太多了。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一集那對丁克(英語: DINK / DINKY)「Dual(或Double) Income, No Kids」精神科醫生家庭裡的妻子意外懷孕,準爸爸一直不想要這個孩子,因為這個小生命就在自己肚子裡的緣故,原本想要丁克到底的媽媽動搖了,兩個人為此爭吵過。

後來這個準爸爸被逼到說出心裡話:我不想讓我的孩子生在這個「眾人皆有病」的時代!


看到他說這話時,其實筆者很震感,然後在想,難道是他太悲觀了嗎?還是其實我們太樂觀了呢?但是又有多少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那個還未出世的孩子的角度考慮過,他會不會真的想來到這個世界呢?他來到後,會不會喜歡這個世界呢?而我們能給他們的,真的已經足夠好嗎?

或許有少數人想過這個問題,但是大多數的父母,是不會想到這些的。我們覺得這件事情是不需要思考的,因為大家都在做,所以這是件正常的事情,是件自然的事情。但是,追根溯源,這個生命,的確因你而來,但卻不是為你而來,從一開始他就無法選擇,他的到來,只因為完成你希望擁有一個孩子的心願,只因為這個原因,他來了。

他本可以在虛無中呆著,沒有快樂但也沒有痛苦;所以,談及感恩,父母其實更該感恩這個只因你而來的生命。為人父母所要擔任的責任遠不止看起來這般簡單。

生養孩子,不該是為了貪圖什麼,孩子不是你的續集也不是你的奴隸。

生養孩子,應該是夫妻決定共同參與一次生命體驗,把孩子養大,教育好。過程中有辛苦,有耐心邊緣,但也有幸福,有闔家歡樂。

生養孩子就好像你決心要參與一件事,決心有始有終的做好它。

這是件值得我們去認真且反復思考的事情。還是那句話:不要輕易對那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妥協,不要對讓自己不舒服的常識低頭,多問問自己,多思考,跳出輪迴,這才偉大。


這部劇最後的結局其實有點牽強的圓滿了,這算是俗套的缺點。我們不是不可以接受圓滿的結局,但是前提是圓滿是要有鋪墊和遞進的,它需要順理成章而不能突兀的像個毫無徵兆的轉折;但這部劇要討論的這個問題,相信對為人父母者應該有啓發。

夫妻雙方共同努力一起分擔撫養一個生命成長,一起經歷互相扶持,這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要知道,這樣的幸福並不簡單,並沒有它看起來和聽起來那樣輕而易舉;與此同時,選擇去創造一個新的生命,這又是一件責任大於意義的事情。你可以生,可以不生,可以領養,但這些都該是你思考過後的答案。

真正的責任心,應該是有遠見並且預料到的。而不是上床一時爽,事後逃避責任。不要覺得萬事萬物都不值得思考了。沒有思想的人注定悲劇一生。

這部劇在試圖打破我們已經快要被僵化的意識形態,它在試圖喚醒我們去獨立思考,真正開始去思考和選擇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只是追隨大家的腳步,看過烏合之眾的朋友應該明白,盲目的陷入集體意識中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跳出輪迴,獨立思考,當你的選擇真的只是你獨立思考後真正自由且快樂的,那麼無論你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筆者都祝福你。想到了一句话:“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