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媒體譽為「奇幻的宮崎駿,寫實的高畑勳」,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勳日前因肺癌病逝,享年82歲,生前製作過《太陽王子》、《飄零燕》、《再見螢火蟲》、《歲月的童話》與《百變狸貓》等多部作品。這位事實上不會畫畫,但很懂動畫的傳奇導演,是吉卜力工作室的創辦人之一,與宮崎駿是長年既合作又競爭的戰友。高畑勳一生不如宮崎駿進取,單論作品數量輸了一大截,吉卜力骨干成員鈴木敏夫曾稱高畑勳作風獨特,暗指他缺乏時間觀念,生前最後一部作品《輝夜姬物語》就足足用了8年時間製作。不過當水墨畫風格的畫面躍現眼前,相信任何人也難以再發出一聲怨言。
《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1988年)是高畑勳的代表作,這部動畫電影改編自野坂昭如的短篇小說,以1945年的日本神戶大空襲為背景,描繪戰爭之下孩童面臨的悲劇與純真。高畑勳改編的動畫版,被歐美影評人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戰爭電影之一,事實上這電影的情節中,有相當的部分來自於高畑勳本人的戰爭經歷。
高畑勳在小學時曾在日本岡山經歷一場空襲,當時與他小學六年級的姐姐逃難,差點就死於燒夷彈落下的一片火海之中。高畑勳將這段經歷描繪在《再見螢火蟲》中,但他也表示「並不是只呈現戰爭的殘酷」,而是「即使在戰爭之中,仍舊有小孩的純真笑語、接觸大自然玩樂、為一點點小事而開心」。今年,恰巧是電影上映的三十週年。
高畑勳曾在《朝日新聞》的訪問中,表達對戰爭的痛恨。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就是這樣一句開頭,將筆者帶入二戰戰末兩個日本孩子的命運,時常想起,仍然不能自已。
當美軍的戰機從日本民居上空呼嘯而過,少年清田背著四歲的妹妹節子,站在惶恐逃竄的人群中,躊躇的望著家的方向,終於還是沒有等來將妹妹託付給他的母親。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氣息奄奄地躺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歲短暫生命的終點,這是在戰敗月餘後的日本。
空襲開始了,媽媽在轟炸中不幸離世。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將媽媽死去的消息瞞過年幼的妹妹。在空曠的廣場上,哥哥強笑著賣力地為哭著要找媽媽的妹妹表演單槓,夕陽下兩個瘦小的身影顯得那麼的單薄。也許,就是在那一刻,哥哥試圖將所有的悲傷扛起,決定在紛亂的廢墟上為妹妹擎起一片晴空。
兄妹倆只能去投靠親戚。然而,戰爭讓親情疏遠,物質的貧乏更使人們彼此冷漠。越來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來越少的米飯暗示著他們必須離開了。哥哥終於決定帶著妹妹搬走,去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是,在唱著歌快樂離開的時候,他豈能料到因那戰爭而不可逆轉的悲慘命運。為了讓妹妹不再餓肚子,哥哥只好趁飛機轟炸之時冒著生命危險去偷。每當在人去樓空的屋子裡找到一些食物,他都會無比的興奮。
在漆黑的廢棄山洞中,哥哥將螢火蟲捉進蚊帳,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在夏季悶熱的深夜裡明明滅滅。哥哥將熟睡中的妹妹緊緊抱住,生怕一鬆手就又會失去。原來節子早已知道媽媽不在了,並以那麼小的年紀理解了死亡和墳墓的含義。一隻隻螢火蟲的小屍體,從節子手中墜落,混入泥土,化作塵埃,哥哥彷彿看見了媽媽那同樣脆弱的肉體燃成灰燼的樣子。死亡再一次擊打著哥哥幼小而堅強的心靈,這時滾過面頰的淚水,也許是為了媽媽,也許是為了螢火蟲,也許只是為了生命不堪一擊的脆弱。突然,筆者又回想起之前哥哥要變賣媽媽的遺物的時候節子百般阻撓哭鬧的情節,原來無情的戰爭讓節子的心早已不屬於童真無邪的年代。
螢火蟲,只能活一個夜晚。在美麗的夜裡,它盡情展示魅力,然後在黑暗中悄然墜下。惡劣的環境使節子身上起了濕疹,他們沒有錢去看病,更沒有錢去買藥品,年幼的節子終究沒能逃過飢餓和疾病的雙重折磨,悲慘地死去。
節子死的那天也是在一個滿天都是螢火蟲的夜裡。那時候哥哥取了錢,買了她想吃的東西,節子卻含著笑,收藏起最美的兩個石頭,跟哥哥說那是她留給哥哥的晚飯、讓哥哥吃;她已經很疲憊了,幾乎沒有了呼吸的力量,她在這種無奈的絕境中顯得那麼平靜,在面對飢餓和疾病的痛苦中她依然顯得那麼堅強,節子似乎在最美的風景中去找那只有在夢裡才能過的幸福生活。當螢火蟲再次亮起的時候,那個裝糖果的小鐵盒子,那個有著銀鈴般笑聲的名叫節子的的小女孩,那個山腳下門口搭有鞦韆的防空洞,那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所有這些都令人感到一種令人窒息的悲涼;一切都隨著殘酷的戰爭成了痛苦的過往。
生存充滿苦難和痛楚,而死亡卻可能是一個最美的結局。
漫天螢火的仲夏夜,應該是美不勝收的,微微的亮光映照在孩童歡笑的臉龐,她有好吃的糖果,還會分享,本來她應該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戰爭,顛沛流離,食不果腹,死在陰暗的地下通道。戰爭是殘酷的,對任何人都一樣,所以和平才顯得難能可貴。死亡是黑白的,回憶都是彩色的,只希望她可以趴在哥哥的背上,奔跑者去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痛苦的地方,那裡螢火蟲撲搧著翅膀陪著她們。九月二十一日,哥哥也死了;黑暗中,妹妹拉著哥哥的手,快樂地吃著糖果,漫天的螢火蟲歡快地飛舞;他們的靈魂在螢火蟲飛舞的夏夜裡重逢了,告別了傷痛,永遠的在一起。
分享完畢,卻久久未能平復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再見螢火蟲》(螢火蟲之墓,1988年)是高畑勳的代表作,這部動畫電影改編自野坂昭如的短篇小說,以1945年的日本神戶大空襲為背景,描繪戰爭之下孩童面臨的悲劇與純真。高畑勳改編的動畫版,被歐美影評人譽為史上最偉大的戰爭電影之一,事實上這電影的情節中,有相當的部分來自於高畑勳本人的戰爭經歷。
高畑勳在小學時曾在日本岡山經歷一場空襲,當時與他小學六年級的姐姐逃難,差點就死於燒夷彈落下的一片火海之中。高畑勳將這段經歷描繪在《再見螢火蟲》中,但他也表示「並不是只呈現戰爭的殘酷」,而是「即使在戰爭之中,仍舊有小孩的純真笑語、接觸大自然玩樂、為一點點小事而開心」。今年,恰巧是電影上映的三十週年。
高畑勳曾在《朝日新聞》的訪問中,表達對戰爭的痛恨。
“昭和20年9月21日夜,我死了。”
就是這樣一句開頭,將筆者帶入二戰戰末兩個日本孩子的命運,時常想起,仍然不能自已。
當美軍的戰機從日本民居上空呼嘯而過,少年清田背著四歲的妹妹節子,站在惶恐逃竄的人群中,躊躇的望著家的方向,終於還是沒有等來將妹妹託付給他的母親。一個衣衫襤褸的少年,氣息奄奄地躺在人來人往的車站,正慢慢走向他那14歲短暫生命的終點,這是在戰敗月餘後的日本。
空襲開始了,媽媽在轟炸中不幸離世。在突如其來的打擊面前,哥哥能做的只是將媽媽死去的消息瞞過年幼的妹妹。在空曠的廣場上,哥哥強笑著賣力地為哭著要找媽媽的妹妹表演單槓,夕陽下兩個瘦小的身影顯得那麼的單薄。也許,就是在那一刻,哥哥試圖將所有的悲傷扛起,決定在紛亂的廢墟上為妹妹擎起一片晴空。
兄妹倆只能去投靠親戚。然而,戰爭讓親情疏遠,物質的貧乏更使人們彼此冷漠。越來越多的白眼和碗中越來越少的米飯暗示著他們必須離開了。哥哥終於決定帶著妹妹搬走,去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但是,在唱著歌快樂離開的時候,他豈能料到因那戰爭而不可逆轉的悲慘命運。為了讓妹妹不再餓肚子,哥哥只好趁飛機轟炸之時冒著生命危險去偷。每當在人去樓空的屋子裡找到一些食物,他都會無比的興奮。
在漆黑的廢棄山洞中,哥哥將螢火蟲捉進蚊帳,漫天飛舞的螢火蟲在夏季悶熱的深夜裡明明滅滅。哥哥將熟睡中的妹妹緊緊抱住,生怕一鬆手就又會失去。原來節子早已知道媽媽不在了,並以那麼小的年紀理解了死亡和墳墓的含義。一隻隻螢火蟲的小屍體,從節子手中墜落,混入泥土,化作塵埃,哥哥彷彿看見了媽媽那同樣脆弱的肉體燃成灰燼的樣子。死亡再一次擊打著哥哥幼小而堅強的心靈,這時滾過面頰的淚水,也許是為了媽媽,也許是為了螢火蟲,也許只是為了生命不堪一擊的脆弱。突然,筆者又回想起之前哥哥要變賣媽媽的遺物的時候節子百般阻撓哭鬧的情節,原來無情的戰爭讓節子的心早已不屬於童真無邪的年代。
螢火蟲,只能活一個夜晚。在美麗的夜裡,它盡情展示魅力,然後在黑暗中悄然墜下。惡劣的環境使節子身上起了濕疹,他們沒有錢去看病,更沒有錢去買藥品,年幼的節子終究沒能逃過飢餓和疾病的雙重折磨,悲慘地死去。
節子死的那天也是在一個滿天都是螢火蟲的夜裡。那時候哥哥取了錢,買了她想吃的東西,節子卻含著笑,收藏起最美的兩個石頭,跟哥哥說那是她留給哥哥的晚飯、讓哥哥吃;她已經很疲憊了,幾乎沒有了呼吸的力量,她在這種無奈的絕境中顯得那麼平靜,在面對飢餓和疾病的痛苦中她依然顯得那麼堅強,節子似乎在最美的風景中去找那只有在夢裡才能過的幸福生活。當螢火蟲再次亮起的時候,那個裝糖果的小鐵盒子,那個有著銀鈴般笑聲的名叫節子的的小女孩,那個山腳下門口搭有鞦韆的防空洞,那漫天飛舞的螢火蟲,所有這些都令人感到一種令人窒息的悲涼;一切都隨著殘酷的戰爭成了痛苦的過往。
生存充滿苦難和痛楚,而死亡卻可能是一個最美的結局。
漫天螢火的仲夏夜,應該是美不勝收的,微微的亮光映照在孩童歡笑的臉龐,她有好吃的糖果,還會分享,本來她應該過一個快樂的童年。因為戰爭,顛沛流離,食不果腹,死在陰暗的地下通道。戰爭是殘酷的,對任何人都一樣,所以和平才顯得難能可貴。死亡是黑白的,回憶都是彩色的,只希望她可以趴在哥哥的背上,奔跑者去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痛苦的地方,那裡螢火蟲撲搧著翅膀陪著她們。九月二十一日,哥哥也死了;黑暗中,妹妹拉著哥哥的手,快樂地吃著糖果,漫天的螢火蟲歡快地飛舞;他們的靈魂在螢火蟲飛舞的夏夜裡重逢了,告別了傷痛,永遠的在一起。
分享完畢,卻久久未能平復
**圖片及影片採自於網絡**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