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換命法則》:自私與無私的拉鋸戰


換命法則 | Self/less

很多本來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都將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實現,科技的發展原意是希望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但是許多科技發展到後來其實是游走於人性、道德界限的邊緣,反倒讓人類開始思考這樣的科技到底應不應該出現。例如複製人、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運用,而「電影」則是一個可以探討相關議題的地方,透過電影虛構的演繹,提供觀眾思考這類問題的起點,也是人們對於未來生活環境的發想與反思。

當初《換命法則》這部電影會吸引我的原因也跟上述理由有關係,而令我直接想到的就是麥克.貝(Michael Bay)於2005年執導的電影《絕地再生》(The island),兩者之間其實有相類似的概念。
由於人類生存的社會極其複雜,往往很難從單一論調去探事物的全面,請容許我先為這部電影消消毒,因為《換命法則》是一部有「一流的發想,三流的劇情」的電影。單看預告片,你會看到一流的想法可以引人入勝,但是當整部片看完你看到的是三流的劇情與詮釋手法,不過這不代表這部片不好看,只是中間劇情存在不少瑕疵,多少影響整部片的精采度,但它不失為一部好看的電影,可是要與《絕地再生》比起來就顯得相形失色,整個劇情的完整度和合理性都稍差一些。

《換命法則》的電影劇情是講述一位紐約的企業大亨戴米恩.海爾(Damian Hale)因為得了癌症將不久於世,在他人的介紹下,他了解到一種名為「換殼(Shedd)」的技術,有辦法幫助自己解決現在的困境。因此戴米恩決定給自己的一個機會,找一個新的出路。

故事的前一小段,戴米恩(Damian)這個角色在班.金斯利(Ben Kingsley)的演出有相當精采的表現,包括身為企業大亨的霸氣、手腕、魄力,面對自己有所虧欠的女兒的無奈與抱歉,及即將不久於人世的病體所呈現出來的脆弱,縱使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大權勢與金錢,人終究無法永垂不朽。

換殼(Shedding)技術這個東西與《絕地再生》裡的複製人技術都是為有錢人所服務的技術,倒不要說只有有錢人才有永垂不朽的權利,而是提供這些技術的人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殘酷點說,這就是人性。兩種做法很類似,都是想辦法延長人類的壽命,甚至永生不死,而「換殼」相對的霸道些。回到《換命法則》,「換殼」技術是由簡森博士(Dr. Jenson)所發起,運作的方式就是將人的「意識」移植到基因培養的新生軀體中,而讓人在另外一個身體裡延續意識/生命,說簡單點就是「借屍還魂」,只是這種借屍還魂不靠唸咒、畫符,而是用科技直接把一個人的意識?(靈魂?)轉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

對於戴米恩來說,這個方式讓他拋棄原本已經得癌症的身體,並且在另外一個身體上重生,而這個代價則是2億5千萬美金。重生之後,戴米恩再也不是戴米恩,他必須要拋棄原來的身份、親人、朋友,當然資產有辦法做轉移,而且應該是包含在2億5千萬的費用中,但他得用另外一個身份活在這個世界上,原本的他對於其他人來說已經死亡。如果是這樣,這個生命的延續還是值得的嗎?在電影中,換殼技術或許還不是那麼的成熟,接受「換殼」的僅僅只有12人(這只是有紀綠的,而那些沒有紀錄的…),「換殼」後卻還有不少的後遺症,但是在換殼前都沒說,這一點挺黑的。例如這樣的手術後會產生些許的排斥效應,所以要定時服藥來壓抑這些症狀,但是對方一次只給七天份藥,有種受人控制的感覺。久而久之,戴米恩就發現事情根本不是之前說的那回事。

(以下內容會牽涉到劇情,如果還沒看過,請斟酌觀看)

意識移植其實是一個有點匪夷所思的概念,它不是像《全面啟動》那樣把一個想法植入的概念那麼簡單,而是把一個人完整的意識轉移到另外一個人身上,所以宣稱以基因培育人體做為轉換目標的「換殼」技術可以讓人重生,但是意識移植到底要怎麼辦到?在我過去的認知範圍裡,唯一可以想到的是靈魂出竅,就如同我前面說的「借屍還魂」的概念。

但是事實上,換殼並不是用基因培育人體來完成,而是用現實中的人物做為被換的殼,以電影中的劇情來推敲,被做為「殼」的軀體並沒有完全的死去,而是被用特殊的技術保留下來的軀體,包括其意識,所以到最後馬克才有回來的可能。這樣說來,換殼技術倒有點「奪舍」的意味了,還要靠藥物來消滅原來存在體內的意識,要用現今科技去講,那是幾乎是說不通的道理。

接下來入戲點好了,忽略掉上面的借屍還魂(誤),《換命法則》只是單純的把人的意識移植,移植之後就不再受原本軀體的制限,就如同電影中的主角,得癌症的企業大亨,移植之後就用自己新的身體重新生活,而病痛都留在原本的身體裡。這樣的技術真的相當好用,以這樣的原理來說,就連阿茲海默症這種由於腦部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也可以透過換殼來達到治癒的效果囉?除非在腦退化的過程中,已經影響了人的意識?

發想很好,但是劇情細節有許多瑕疵,完整度和可看性沒那麼高。

當生命延續的議題在電影裡發燒,「換殼」計畫的主持人奧布萊(Albright)對於主角戴米恩所說的話不難明白。生命有限,但是如果那些對於人類生活的社會有貢獻的人可以活久一點,那麼人類的生活環境是否會更好呢?當然,這是可以偷偷躲起來說的話,不能拿到大庭廣眾下發佈。而奧布萊跟戴米恩如此說也是有點「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味道,戴米恩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或許他在建築方面的貢獻不小,但卻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才將「換殼」技術告知他,而在他付得起錢的狀況下,可以延續生命繼續為社會貢獻,如果真是如此?那戴米恩好友馬丁的兒子是何德何能也可以「換殼」。


「換殼」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商業模式,以來路不明的軀體提供換殼技術在法理上全無依憑,也是違反人性道德下的產物。

所以《換命法則》整部戲其實力圖在矯正此一情況,戴米恩原本已經是個68歲的老人,一生中風光過也有些許對女兒的愧疚與遺憾。當「換殼」這個手段在自己眼前的時候,戴米恩並沒有立即答應,他在思考一生的得失,最放不下的是自己的女兒,讓他無法就這樣安然死去,所以他接受換殼計畫。劇情中並沒有為戴米恩的行徑有太多的解釋,尋找原本軀體的主人是好奇驅使或是正義感使然而去追查就不得而知了。

雖然「人性」在此一過程中表露無遺,但是看上去多少有點不真實的感覺。奧布萊主持這個計畫一段時間,自己也是受試者,這個設定是剛好自己做臨床實驗嗎?儘管進行「換殼」的人不多,但是不聽醫生話不吃藥的一定大有人在,因此只要不吃藥,很可能要會發現其中的不正常,而奧布萊也很老套的以自身的存在來威脅實驗者,「如果你不吃藥的話,你的意識就會消失,那麼你的2億5千萬就會白花(恐嚇中)」(OS:錢我已經收了,要不要吃隨便你),說這番話的時候奧布萊何嘗不是在賭,偏偏讓他碰到戴米恩這個不吃這套的人,又陰差陽錯的得到藥的配方,讓戴米恩完全沒有後顧之憂的毀滅整個「換殼」計畫。


整部片就如同它的英文片「Self/less」,是一場自私與無私的拉鋸戰。同樣是「換殼」技術下的產物,奧布萊為首的集團是自私的代表,頭號打手安東透過換殼,生命可以生生不息,而且越換越忠心,因為即使走到生命的盡頭還有人可以幫忙延續,如果不忠心的話,自己就將真的死去。另一方面,戴米恩代表的就是無私,面對這樣的事,他決定追查到底,也給予原主人馬克的妻子和女兒保護與安置,戴米恩將自己對於女兒克萊兒(Claire)的情感投射於馬克的女兒身上,不得不說最近好萊塢好像很喜歡在父女之情上做文章。


單單只提供保護和安置其實還不足以代表戴米恩的無私,最後戴米恩決定停藥,將馬克的身體歸還,也將馬克還給他的女兒才真的是無私的表現。但是這恐怕是戴米恩在最後見完自己的女兒才決定的。畢竟他前面面對馬克女兒的時候,一直沒有把話說死,他的朋友有配方,就算他要用馬克的身體留下來也不難事。然而戴米恩與女兒的不親近並沒有因為他的過世而改善,逝者已矣,戴米恩最後用書信的方式與女兒訣別,女兒的生活也不需要他的存在,在換殼、換人、換生命之後,所有人生的意義幾乎歸於0,戴米恩在這時候已經看開了,正式將這副軀體還給有妻有女的馬克,讓馬克成為本片最強運的配角,也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老實說,結局部份幫本片加分不少,雖然有些不太真實,但是本片在人性的刻劃倒是可以讓觀眾看得很過癮,而且劇情的整體走向並沒有朝著我原本想像的走,沒有著重在戴米恩重生後如何創造新的人生,而是在人性的自私與無私面上奮鬥,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題材。其實《換命法則》故事相當簡單,不要吹毛求疵也就開開心心的看了,幾個主要人物產生出來的化學效應還算不錯,事後細數,故事人物還真的挺單純的,忽略劇情中設定的一點瑕疵,這部片也算是一部好看的電影。飾演換殼後戴米恩的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真的很帥,繼續期待他的《死侍》,而馬克的老婆則是越看越正,算是本片中唯一的女主角。最後附上一張劇情截圖,可能會比較了解戴米恩做這些事情的動機。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