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Live SunShine!!」- 路是會難走

一弦敢言 於 31/03/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從新一期的遊戲漫畫雜誌《電擊G’s Magazine》(下稱《電擊G’s》)中,公佈了有關「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的新計劃開始,「Love Liver」(Love Live的計劃支持者)正反兩面的聲音就一直沒有停止過。縱然新計劃中的偶像組合──「Love Live SunShine!!」至今除了九位新角色的外形,還有她們各自的「自我介紹」外,其聲優陣容、出道時間表、活動等等情報均未有公佈,但網民卻開始擔憂「SunShine!!」的出現,同時代表著「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中的第一個組合──「μ's」的終結。在華語地區,甚至開始出現「Love Liver」與及「μ'ser」(「μ's」的支持者)兩種不同的稱謂。

然而筆者卻認為,「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作為一個由雜誌、唱片、動畫商合作的「偶像計劃」,絕對不可能安於以「μ's」一個組合直到地老天荒,況且為了迎合現今推陳出新的動漫市場與及大眾口味,也容不到他們這樣做。所以要延續《Love Live!》這個「學園偶像計劃」,「SunShine!!」的成立可說是意料中事。不過要像前輩「μ's」一樣走紅,雖說並非不可能的任務,但在設定、宣傳、市場策劃上的技巧,就得更多小心,步步為營。

「μ's」與「SunShine!!」的共同未來

再次補充一下背景資料,「μ's」──也就是「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整個計劃的第一個偶像組合。計劃始於2010年6月,由角川旗下的遊戲漫畫雜誌《電擊G’s》、唱片公司Lantis和動畫製作商Sunrise合作策劃。《Love Live!》整個企劃由開始至動畫化經歷了三年時間,從於雜誌中以應募方式,由讀者投票決定組合名稱為「μ's」,經歷推出Single CD、兩次的演唱會後(下稱「Live」),電視動畫最終於2013年1月正式播放,正式成為「Idol(偶像)動畫」的巨頭之一。

大家最為擔憂的,是整個「Love Live SunShine!!」的計劃,會取代現有的「Love Live!μ's」。然而,官方不僅從來沒有明示或暗示要將「μ's」終結,反而倒帶回看第二季的電視動畫,更似在暗暗對觀眾派出「定心丸」一般;對於處理高坂雪穗(高坂穗乃果之妹)、絢瀨亞里沙(絢瀨繪里之妹)與「μ's」的關係,官方並沒有如網民般猜測,直接直接將兩位納入「μ's」的團隊之內;亦未如想像之中,讓手機遊戲中非稀有的一般生(N咭)昇級為「μ's」的成員。在第二季電視動畫的11、12話中,製作團隊反是一再強調「只有這九人才是屬於『μ's』這個名字」的意識。

況且自「μ's」走紅之後,九位擔綱的聲優除了「μ's」的相關工作外,其個人名義、其他作品、組合名義等等的工作也是大幅地增加。比如是剛以歌手身份出道的新田惠海、內田彩、Pile等等;本身要兼任樂隊「FripSide」的主唱、個人歌手名義、聲優工作以及「μ's」成員的南條愛乃;還有兼顧《Miliky Holmoes》各活動的三森すずこ及德井青空……在各自都更為繁忙的情況下,其實也為「μ's」加添了不穩定的因素。而事實上,「μ's」無法全員完整地出席活動的情況也絕不罕見。故此,筆者認為「SunShine!!」的出現,反而能令作為前輩的「μ's」更添一份責任感──或許該說,官方不可能因為培育「SunShine!!」,而犧牲「μ's」這個極具人氣、極高產量的組合。反之,相信會更加傾向以「μ's」作「SunShine!!」的引路燈,令「SunShine!!」正式登上舞台、甚至追上與「μ's」均等的高度,繼而大玩互相「CrossOver」的吸金戰術……這也並非無法想像的事吧?

引用(網友在Twitter上按捺不住的改圖……似乎更順眼?!)

不同市場 不同發展

除了擔憂「SunShine!!」會取代「μ's」之外,網路間亦有不少聲音,將「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與《THE IDOLM@STER》(下稱《IM@S》)相提並論,擔憂《Love Live!》會依照著《IM@S》的軌跡成長,失去《Love Live!》故有的特色。

然而,兩部「Idol作品」雖看似相類,但事實上兩者各自組織團隊、選角、運作以至架設角色的方法也是大相逕庭。

《IM@S》由「765Pro」時代,到今時今日的「Cinderella Girl」,其偶像以及派系數量遠遠超過現在《Love Live!》。主要是因為這作品的角色及偶像的設定,幾乎全都是從她們的遊戲作品而生,電視動畫也是藉遊戲作品改編而成。電視動畫對於《IM@S》而言,只是一個「Bonus」、一罐強力的催化劑。畢竟光是他們的遊戲作品、週邊、Live以及各種活動,也足以令他們保住「Idol界巨頭」之名。而且《IM@S》的演出組合及角色,計劃名稱、設定等等都是製作團隊決定、或是改編自遊戲作品,算是比較傳統建立偶像團隊的方式。玩家藉在遊戲中育成所喜愛的角色,一步一步由新人變成頂級的偶像,以完成遊戲。及後遊戲又漸漸衍生出各樣的CD、Live,最後成功動畫化,那種「見證著喜愛的遊戲角色具體化」的感動與滿足感,正是《IM@S》存活至今日其中一項武器;

引用(《IM@S》與《Love Live!》各自的成功絕非互相仿傚)

而《Love Live!》則是一直仰賴讀者或觀眾的票選與互動,由作品構成、組合名稱,到組合推出CD、Live、直到動畫化,讀者或觀眾都好像不斷地參與於其中一般。而與《IM@S》相異,《Love Live!》最引人入勝的,是能讓讀者或觀眾產生一種「見證這群孩子的成長」、彷彿在《Love Live!》的計劃中也出了一分力的投入感與感動。這種架設偶像的手法,在ACG界而言可說是突破性的策略,藉電視動畫及Live所帶來的效果和熱潮,亦令《Love Live!》一步一步追上《IM@S》的名聲。

故此,雖然《Love Live!》與《IM@S》亦同為一部出色的「Idol作品」,但筆者相信,《Love Live!》不會進入《IM@S》的軌跡,而《IM@S》亦不會讓自己駛進《Love Live!》的航道。

兩部作品理應如兩條平行線一樣,互不相干。

引用
(「μ's」理應不會放棄自己故有的特色)

路是會難走 挑戰亦永沒盡頭

「SunShine!」的成長路,還沒開始起跑就已經充滿著挑戰。筆者認為,製作團隊最需要首先解決的,是如何「SunShine!!」完全擺脫「μ's」的影子,告訴大家她們並不是新生的「μ's」、也不是第二代的「μ's」,而是「SunShine!!」──類似的比喻,就類似「AKB48」與「SKE48」的「姊妹關係」一般。再說,當年「μ's」的出現、走紅,可說是一口氣直接地「拯救」了好幾位聲優──本為寫真模特兒的久保ユリか與飯田里穗;陷入出道後空白期的Pile;苦苦在聲優界掙扎的三森すずこ、德井青空、新田惠海和內田彩;初生之犢的楠田亜衣奈;還有手機遊戲的代理商K-Lap云云……當時「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μ's」看似不起眼、用人也非一線水平。而事實上,即使《Love Live!》的動畫開播之時,未認識《Love Live!》的人還是不怎麼看好這部作品。但透過支持者、表演者的努力,最終才能一步一步走上了現在的高度。

新的派系,能否重演「μ's」的好戲?
「Love Live School Idol Project」整個計劃的新開始,又是否順利?
「SunShine!!」,且看妳們的造化!

標籤: 動漫  Love Live  偶像  Idol  μ's  SunShin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