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貝兒跟野獸走在一起,就是因為這兩個他人眼中的怪物能互相諒解,相知相惜,因此才會互相愛慕。」
*鳴謝琪琪 Kiki Liu 撰寫此影評
《美女與野獸》,女孩的童年回憶,迪士尼製作真人版電影,票房自必有保證,畢竟每位「大人」心中都還保持著童真,住著一位小公主或小王子,對童話充滿憧憬;何況有女神Emma Watson加持,本片無疑是近期最火熱的話題。今日忙裡偷閒終於有機會觀看,觀眾當中小朋友和情侶佔大多數,亦不乏少女三五成群組隊入場。
貝兒甫出場就載歌載舞,Emma Watson 歌聲美妙,演而優則唱,與卡通版中歌劇味濃的唱腔相比,Emma唱得更自然動人,更能讓觀眾融入鄉村氛圍。小鎮人來人往、無比熱鬧,但村民對貝兒的評價更引我深思。貝兒在村裡是個怪胎,閱書無數,沉浸在幻想國度。女人會讀書在古代是個大忌,中國人更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正如村民抗拒貝兒,見她教導其他女孩讀書識字更要嚴加打壓。現代提倡教育普及化,此情此境自不會再出現;但在香港這先進發達的大都會,若有人與眾不同,或是與長輩的期望有落差,譬如專注發展音樂或體育方面的專長,而非勤奮讀書,成為「星」之驕子,下場根本跟貝兒無異 ,就是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論話題和取笑對象。時代轉變,人性卻不變。貝兒可能還比我們幸運,縱然其他人對她百般取笑,卻還有父親支持愛護,讚賞她的前衛和勇氣;時至今天,又是否每人都能得到父母體諒?即使兩老明白你,他們終究仍要向現實低頭,不能讓你隨心所欲,真可悲。或許貝兒跟野獸走在一起,就是因為這兩個他人眼中的怪物能互相諒解,相知相惜,因此才會互相愛慕。卡通版插曲 “Belle”: 真人版插曲 “Belle”: 大奸角加斯頓在筆者眼中則是權貴的化身:自視過高,認為自己無人能及;為所欲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所向披靡,無人敢反抗他;自我膨脹,只因人人以他為偶像,渴望成為他。面對惡勢力,貝兒沒有屈服,加斯頓為得到她的芳心,竟不惜傷害其至親。童話故事要有Happy Ending,主角有不死之身,好人都能開心快樂地生活下去,毋須犧牲;但現實中公義又會否得以彰顯?壞人真的會受制裁嗎?還是有錢使得鬼推磨,有財勢就有能力顛倒是非黑白?筆者不敢肯定,只盼香港在三十年後仍是法治之區。選角方面,先撇開幾位主角不談,導演明顯在種族共融方面下了功夫,開場王子舉辦舞會的場面就有幾位不同膚色的舞者;村莊裡書店的白人老闆在真人版也換成黑人神父;受詛咒化身掃帚的白人女僕蓓薇則由Gugu Mbatha-Raw(父親為黑人,因此擁有棕色皮膚)飾演;此策不僅有助迪士尼打入各國市場,更為迪士尼帶來推動文化共融的美好形象。而電影版眾多改動中,把加斯頓的好友來富刻畫成同志應是最受爭議的部分,有人說會影響兒童心智發展芸芸,筆者實在不敢苟同,若看一部電影就能收此效,那政府應該多拍攝成功人士們年青有為的勵志故事,讓我們這些廢青看完後馬上學會致富之道,盡速上樓。幸而仍見不少父母扶老攜幼進場,證明並非所有香港人的判斷力皆如某位已為人母的女星般可笑。而此改動更讓我了解《美女與野獸》背後的故事 - 卡通版的製片兼作詞人Howard Ashman罹患愛滋,因此野獸駭人外表所象徵的,就是無藥可治、人人聞之色變的愛滋病,而來富的同志身分則是向Howard Ashman致敬的橋段。劇情上,電影版的結構比卡通版更嚴密,情節更緊湊,野獸更為惡猛,而貝兒亦更固執強悍,面對野獸時更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無懼與野獸爭辯:如野獸問 "Belle are you happy here with me? (貝兒,你在這裡跟我一起快樂嗎?)",卡通版中貝兒以 “Yes (是呀)” 回答再落寞的低下頭,而電影版的貝兒直接反問野獸 ”Who can be happy without freedom? (任誰喪失自由也不可能快樂吧?)”。貝兒的角色仿佛是為女神Emma Watson度身訂造的,美麗賢良、獨立自主、愛書如命、勇敢前衛、歌舞皆精、(下刪一萬字⋯),除了她,筆者亦實在想不到有誰更適合為電影擔綱。有人說飾演野獸的Dan Stevens不及飾演反派加斯頓的Luke Evans帥氣,筆者則認為他雖然沒有Luke Evans風流倜儻的長相,但其成熟沉穩的紳士氣派更貼近故事最後學懂愛人的王子。
加斯頓(Gaston): 王子(Prince Adam): 電影版的眾多改動中,筆者最愛的是加插了有關貝兒母親的情節,儘管不附合迪士尼大部分電影主角皆沒有母親的特色,但卻為野獸最終學懂愛人、願意放手的轉變埋下伏筆,令其變化更合理,亦令一向眼淺的筆者不禁熱淚盈眶;而向王子施咒的女巫在電影中戲份頗重,個人來說這似乎是故事的唯一敗筆,有畫蛇添足之虞,為免劇透就先不詳述,讓讀者自行評鑑。
影院未開場就播放Ariana Grande及John Legend重新演繹的Beauty and the Beast, 讓觀眾投入氣氛(說白點是洗腦),美國「巨肺」小天后嗓音獨特,氣音運用自如,與原唱Celine Dion相比別有一番風味。兩代演唱者我都非常欣賞,但我還是偏愛經典Celine Dion的版本,渾厚有力而不失柔和利落,兼備硬朗與柔情,更能詮釋Belle的性格。
Celine Dion和Peabo Bryson版本: Ariana Grande和John Legend版本:
整體來說,這次真人版《美女與野獸》屬高分之作,特技做得出色,伴以高水準配樂,交織出愛的感覺,氣氛浪漫,使觀眾動容。愚昧的筆者曾有一秒泛起「真人版與卡通版亦無大分別」的念頭,進場觀看後方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聞說筆者最愛的《阿拉丁》亦將要拍攝真人版,現已期待萬分,屆時定必哼著"A Whole New World"入場!
*圖片來源: 互聯網
*鳴謝琪琪 Kiki Liu 撰寫此影評
《美女與野獸》,女孩的童年回憶,迪士尼製作真人版電影,票房自必有保證,畢竟每位「大人」心中都還保持著童真,住著一位小公主或小王子,對童話充滿憧憬;何況有女神Emma Watson加持,本片無疑是近期最火熱的話題。今日忙裡偷閒終於有機會觀看,觀眾當中小朋友和情侶佔大多數,亦不乏少女三五成群組隊入場。
貝兒甫出場就載歌載舞,Emma Watson 歌聲美妙,演而優則唱,與卡通版中歌劇味濃的唱腔相比,Emma唱得更自然動人,更能讓觀眾融入鄉村氛圍。小鎮人來人往、無比熱鬧,但村民對貝兒的評價更引我深思。貝兒在村裡是個怪胎,閱書無數,沉浸在幻想國度。女人會讀書在古代是個大忌,中國人更說「女子無才便是德」,正如村民抗拒貝兒,見她教導其他女孩讀書識字更要嚴加打壓。現代提倡教育普及化,此情此境自不會再出現;但在香港這先進發達的大都會,若有人與眾不同,或是與長輩的期望有落差,譬如專注發展音樂或體育方面的專長,而非勤奮讀書,成為「星」之驕子,下場根本跟貝兒無異 ,就是成為別人茶餘飯後的談論話題和取笑對象。時代轉變,人性卻不變。貝兒可能還比我們幸運,縱然其他人對她百般取笑,卻還有父親支持愛護,讚賞她的前衛和勇氣;時至今天,又是否每人都能得到父母體諒?即使兩老明白你,他們終究仍要向現實低頭,不能讓你隨心所欲,真可悲。或許貝兒跟野獸走在一起,就是因為這兩個他人眼中的怪物能互相諒解,相知相惜,因此才會互相愛慕。卡通版插曲 “Belle”: 真人版插曲 “Belle”: 大奸角加斯頓在筆者眼中則是權貴的化身:自視過高,認為自己無人能及;為所欲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所向披靡,無人敢反抗他;自我膨脹,只因人人以他為偶像,渴望成為他。面對惡勢力,貝兒沒有屈服,加斯頓為得到她的芳心,竟不惜傷害其至親。童話故事要有Happy Ending,主角有不死之身,好人都能開心快樂地生活下去,毋須犧牲;但現實中公義又會否得以彰顯?壞人真的會受制裁嗎?還是有錢使得鬼推磨,有財勢就有能力顛倒是非黑白?筆者不敢肯定,只盼香港在三十年後仍是法治之區。選角方面,先撇開幾位主角不談,導演明顯在種族共融方面下了功夫,開場王子舉辦舞會的場面就有幾位不同膚色的舞者;村莊裡書店的白人老闆在真人版也換成黑人神父;受詛咒化身掃帚的白人女僕蓓薇則由Gugu Mbatha-Raw(父親為黑人,因此擁有棕色皮膚)飾演;此策不僅有助迪士尼打入各國市場,更為迪士尼帶來推動文化共融的美好形象。而電影版眾多改動中,把加斯頓的好友來富刻畫成同志應是最受爭議的部分,有人說會影響兒童心智發展芸芸,筆者實在不敢苟同,若看一部電影就能收此效,那政府應該多拍攝成功人士們年青有為的勵志故事,讓我們這些廢青看完後馬上學會致富之道,盡速上樓。幸而仍見不少父母扶老攜幼進場,證明並非所有香港人的判斷力皆如某位已為人母的女星般可笑。而此改動更讓我了解《美女與野獸》背後的故事 - 卡通版的製片兼作詞人Howard Ashman罹患愛滋,因此野獸駭人外表所象徵的,就是無藥可治、人人聞之色變的愛滋病,而來富的同志身分則是向Howard Ashman致敬的橋段。劇情上,電影版的結構比卡通版更嚴密,情節更緊湊,野獸更為惡猛,而貝兒亦更固執強悍,面對野獸時更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無懼與野獸爭辯:如野獸問 "Belle are you happy here with me? (貝兒,你在這裡跟我一起快樂嗎?)",卡通版中貝兒以 “Yes (是呀)” 回答再落寞的低下頭,而電影版的貝兒直接反問野獸 ”Who can be happy without freedom? (任誰喪失自由也不可能快樂吧?)”。貝兒的角色仿佛是為女神Emma Watson度身訂造的,美麗賢良、獨立自主、愛書如命、勇敢前衛、歌舞皆精、(下刪一萬字⋯),除了她,筆者亦實在想不到有誰更適合為電影擔綱。有人說飾演野獸的Dan Stevens不及飾演反派加斯頓的Luke Evans帥氣,筆者則認為他雖然沒有Luke Evans風流倜儻的長相,但其成熟沉穩的紳士氣派更貼近故事最後學懂愛人的王子。
加斯頓(Gaston): 王子(Prince Adam): 電影版的眾多改動中,筆者最愛的是加插了有關貝兒母親的情節,儘管不附合迪士尼大部分電影主角皆沒有母親的特色,但卻為野獸最終學懂愛人、願意放手的轉變埋下伏筆,令其變化更合理,亦令一向眼淺的筆者不禁熱淚盈眶;而向王子施咒的女巫在電影中戲份頗重,個人來說這似乎是故事的唯一敗筆,有畫蛇添足之虞,為免劇透就先不詳述,讓讀者自行評鑑。
影院未開場就播放Ariana Grande及John Legend重新演繹的Beauty and the Beast, 讓觀眾投入氣氛(說白點是洗腦),美國「巨肺」小天后嗓音獨特,氣音運用自如,與原唱Celine Dion相比別有一番風味。兩代演唱者我都非常欣賞,但我還是偏愛經典Celine Dion的版本,渾厚有力而不失柔和利落,兼備硬朗與柔情,更能詮釋Belle的性格。
Celine Dion和Peabo Bryson版本: Ariana Grande和John Legend版本:
整體來說,這次真人版《美女與野獸》屬高分之作,特技做得出色,伴以高水準配樂,交織出愛的感覺,氣氛浪漫,使觀眾動容。愚昧的筆者曾有一秒泛起「真人版與卡通版亦無大分別」的念頭,進場觀看後方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聞說筆者最愛的《阿拉丁》亦將要拍攝真人版,現已期待萬分,屆時定必哼著"A Whole New World"入場!
*圖片來源: 互聯網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