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oklyn 的故事背景設定於1950年代,來自愛爾蘭的少女Eillis Lacey (Saoirse Ronan),因家鄉經濟低迷,正值芳華的她無法找到合適有前途的工作,只好在神父的穿針引線的安排下到美國的Brooklyn(布魯克林)展開新的生活。
這是一部關於追尋美國夢與鄉愁的電影。
一切就由一名懵懂的愛爾蘭少女Eillis,獨自登上那艘輪船,打開那度黃色大門,踏進美國的土地開始
要看到Brooklyn如何使Eillis的轉變,如何使她成長,我們可以從她兩次進入美國境時體會出來。
她第一次踏上美國時,她是一個外地人,一位新移民,得到旁邊看上去成熟獨立有主見的女生教導她要“Think like an American”。
而在剛抵埗的時候,即使她努力去適應美國的生活。她仍舊想念家鄉,想念家人,想到眼淚會忍不住流下。
後來她去上夜校,遇上那個一片真心,眼裡永遠充滿著誠懇的意大利裔男生Tony(Emory Cohen),揭示她正式以新的步伐去展開新的生活。
而當家鄉發生不幸的事情,她要回到愛爾蘭去。
她瞬間被想念家人舊友之情蓋過了理性。再加上,她突然被年輕富有對象Jim(Ex Machina和About Time的男主角- Domhnall Gleeson)所吸引。她開始忘記當初為什麼她離開這裡。
但當她再踏上美國時,她搖身一變成了為當初那個指導她的女生。She's an American now.
本來我就很迷戀五,六十年代作背景的電影。所以我很喜歡Brooklyn這部電影,我甚至喜歡她多過Room。
若你曾經在異地生活,你會在這部電影找得到共鳴。
人在異鄉時,見到/聽到家鄉的東西很容易有鄉愁。 因此,我常笑說人在異鄉很容易有遠視,常覺得眼前的都不及家鄉好,儘管事實並非如此。
關於想起家這回事,每個人的觸發點也不同。在電影中,Eillis聽到家鄉的歌曲想起家來。而我卻曾荒謬地在南半球的亞洲超市中,看見丁仔公仔麵想起家來。(當時的我開始勁買丁仔, 而身邊人問我好食咩?邊隻邊隻仲好食啦!我則笑說“呢d係香港既味道,係我表達我掛住香港既表現”哈~)
值得一提的是,Brooklyn有好些鏡頭也讓我十分深刻。而我尤其喜歡姐姐Rose和母親Mary在碼頭送別Eillis的那一幕,一切複雜的情緒也盡在不言中的感覺。
為了方便更新,現加開了FB Blog專頁,有興趣的朋友可以Like
facebook.com/theartoffilms
*All images are copyright to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owners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