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蘭】愛情和麵包之間應該怎樣選?|《街燈晚餐》中的愛情哲學

過期音樂雜誌005 - 《街燈晚餐》
如果沒有裝潢華麗的西餐廳,沒有古典優雅的現場樂隊,只有路邊的冷風和街燈,可以是浪漫的晚餐嗎?

今天想講一首衛蘭的歌-《街燈晚餐》。
現代人大概是被電影電視灌輸了一種,「燭光晚餐」就是浪漫的價值觀,很多人慶祝生日或週年紀念都會選擇去高級西餐廳,最好就是枱面有蠟燭的那種「燭光晚餐」。畢竟在「愛情和麵包」之中,總不可以太任性地只選擇愛情。但《街燈晚餐》就正好反駁了這個想法,表達了一種「若笑著吃苦也餓不死」的浪漫。

人類大多數可以同甘,但能同苦的人卻不多,如果你愛上的人是一個大富豪或者某國王子,無需憂心食宿,無需苦惱生計,當然是最好不過。但如果你愛上的人身無分文,又會是一個怎樣的選擇?要一起打捱苦還是離他而去?
歌詞裡的主角反問了愛是甚麼一回事,愛就是不應該計算未來的生活是怎樣,能夠一起就足夠,跟隨自己的感受才是最快樂的事,跟相愛的人一起,哪怕是「街燈晚餐」也高興。主角對愛情的態度很純粹,不以世俗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愛。相信愛是一種感覺,不是一場交易,愛情也不是為了「安置未來」或「計算安享晚福」,才發生的事。

主角也不是沒有現實的考量,歌詞第一段就寫到「現在就是再癡纏不等於一起過活不怕捱」,但在最後還是選擇「陪你到處吃街燈晚餐極歡喜」,她接受現實的苦難,但不讓現實阻止自己追求的愛情。「也許只講理想不容易,如若有你背影總有落腳地」,主角心裡知道未來的路很不容易,但「有你背影」就足夠。
雷頌德給衛蘭作的歌曲,喜歡採用很長的樂句,甚至有時會覺得段落太長,常常會聽到16個Bar的副歌,但衛蘭還是能輕易的駕馭,不會令人覺得悶,就有賴於她本身對音符的處理。像在《街燈晚餐》裡,副歌的兩次Hook Line用上同樣的旋律,但就有很微細的變化,加上因母語非廣東話所致的特別咬字,反而令歌曲更耐聽。

林夕寫給衛蘭的歌詞,很多都很直白,尤其是情歌,不需要寫很多大道理。如果把時代背景換成今天,大概會是一個少女在Threads打的文學版本。《亂家出走》的叛逆,《心亂如麻》裡的忐忑,《大哥》、《雜技》的痴纏等,也為衛蘭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少女型象。
可惜後來,因版稅紛爭和播放率爭議等影響星途,難得加盟新唱片公司後,歌曲受歡迎,人氣又大增,演唱會大賣,但最後又未能維持高人氣。

--------扮文青的分隔線--------

作者:東炒飯
人生就係「友情、努力、勝利」
同埋糖份,然後炒埋一碟。
即將過期嘅廢青,努力寫吓嘢。
暫時除了關於音樂的文章外,我也有嘗試寫網絡小說:https://www.penana.com/story/151946/我們的某校勁band/
Follow IG:https://www.instagram.com/eastfiredrice/
Threads:https://www.threads.net/@eastfiredrice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