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電影節影迷別注:《第三度殺人》(The Third Murder)點評:從尋找兇案真相的過程看社會如何看待釋囚

MattGor講戲 於 10/11/2017 發表 收藏文章

故事簡介

日本金像導演是枝裕和繼《誰調換了我的父親》後, 再度和福山雅治合作,今次挑戰法庭戲。高傲好勝的重盛(福山雅治 飾)受聘為殺人疑兇三隅(役所廣司 飾)做辯護律師。三隅有殺人前科,加上在盤問期間已認罪,判處死刑似乎是定局,但重盛偏要挑戰難度,決心為三隅打甩死刑。重盛努力尋找佐證,但每次和三隅見面,他都有新的說法甚至推翻口供,進退失據的重盛為求偵破真相,不知不覺墮入殺人犯的心理圈套。而此時,重盛更發現死者的女兒(廣瀨鈴 飾)竟和三隅是朋友....入圍本屆威尼斯影展競賽單元


日本電影取材多元化是鐵一般的事實,動漫真人化的、小說改編的、科幻的、懸疑的、血腥的、暴力的、題材極cult的,甚至是文藝類型的,日本人都敢拍。

香港亞洲電影節正好提供一個良好的平台予香港觀眾接觸和涉獵不同類型和取材不一的亞洲電影,而如對日本電影有初步了解的觀眾,相信也知道日本電影頗慢,而筆者率先觀影的《第三度殺人》也不例外。《第三度殺人》以法庭和囚室作主要場景,以一場不能逆轉的官司審訊,借律師與囚犯的互動追尋殺人真相的主線劇情探討法制的局限、社會對待釋囚的偏見和對錯論的爭辯。


《第三度殺人》歷時兩小時多,但劇情卻充滿懸疑的味道,殺人的原因與兇案的真相在局中局的設定下顯得撲朔迷離,囚犯三隅(役所廣司飾)前後不一的口供、擅於玩弄法律、為結果不惜一切的律師重盛(福山雅治飾)均令觀眾停不下思考,從推敲真相的過程中帶出罪行的定斷從來沒有客觀性可言,在講求證據的法制底下,人也會受先入為為主的情感、偏見、喜好而左右對錯的判斷,從而左右了判決。



《第三度殺人》做得出色的地方無疑是把一場簡單的兇殺案懸疑化,因劫而殺的起訴開首看似毫無懸念,有兩次殺人前科的罪犯也為第三次殺人的理由合理化,從開首的倒敍起,已開始主導觀眾的思考方向。看似單一且簡單易懂的真相卻因三隅(役所廣司飾)的設定而令故事變得有趣和吸引,前後不一的口供、失憶、不知道為何殺人、沮喪的表情令本已無懸念的審訊帶來戲劇化的發展,案中案且轉折的情節均令電影帶來追看性和娛樂性,尤其是想為客戶逆轉勝的重盛的心急如焚、與囚犯三隅的冷靜、沉鬱和迷茫藉著鏡頭運用一鮮明一朦朧的技巧帶來了劇情懸疑感的張力與角色深層次的心理描繪與變化。新人物的出現與不同兇殺案版本的解剖令事件變得不透明也不可知。


《第三度殺人》也許本質上是一宗羅生門的懸案,縱然結果看似是一錘定音,但真相卻刻意留白,帶給觀眾無限的闡釋與解讀空間。《第三度殺人》取名取得好,第三度殺人是否真的是第三次呢?當講求證據的法則,人們所述的「證據」是否真的可信?作證的證人有否取向性、引導性和可信?在法制核心的裁判法官是否真的大公無私?《第三度殺人》正好借一宗羅生門的懸案向觀眾拋出令人反思的問題令觀眾細味,客觀的體制卻受主觀的人為因素主導,也許《第三度殺人》的不解迷思是難解難題,但當中人性的探討、社會對待釋囚的偏見、法制的局限與及體制是否客觀的討論卻在兩小時內引起了觀眾的思索尋覓。



MattGor 講戲 Rating: 4粒星
(從尋找兇案真相的過程看社會如何看待釋囚!!)

註:筆者觀影的是香港亞洲電影節優先場,電影將於2017年11月30日公映!


更多劇評、影評及電影資訊盡在facebook專頁:MattGor 講戲

www.facebook.com/mattgormovie

你們的支持是我寫下去的動力:)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