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不驚艷,但很驚悚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 The Liquidator

最近看了幾部由中國大陸出品的黑暗風格犯罪電影,感覺他們拍攝這類題材的電影越來越多,而且很多與「心理」扯上邊,通常都有個正義的警探加上隱藏在暗處的兇手,至於結局有多麼的出乎意料,似乎也決定了電影的評價。由於中國大陸電檢嚴格,所以這樣黑暗的心理犯罪題材,在內容上還是有巧妙迴避些不能太過血腥或暴力的方式,但始終某些情節始終無法暢所欲言的表達,也難免在劇情上產生些小瑕疵或不合理之處,但在瑕不掩瑜的情況下,這部《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已經算是這類題材中的佼佼者,不論是劇情與演員的表現都有大片的氣勢與尺度,不過看完之後覺得情緒特別壓抑與低落,這恐怕是本片題材上的非戰之罪。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是改編自大陸作家雷米的同名作品,這個系列的小說於2015年改編為電視劇,2017年8月也有一部名為《心理罪》的電影上映,由李易峰與廖凡演出,只是口碑反應並沒有很好。這次《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是改編自同名系列小說中的最後一部【城市之光】,看起來頗有集大成的意味,故事的主人翁也以中年之姿出現,由鄧超演出主角方木。


這部電影是不免俗套的以一場駭人的罪案開啟序幕,殺手對被害者進行殘酷的虐殺,但被害者可能都是在情理或道德上有瑕疵的人,兇手殺害他們頗有替天行道的意味,但古今中外電影看過那麼多,這類自居審判者的殺人行為自然得不到正義的評價,反而呈現出來的是兇手在一連串的罪案中慢慢魔化的過程。這方面《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並沒有例外,而且電影中幾個案件的背景都適時了加深現代人對社會的印象,也突顯了網路群眾的力量。電影名既為《心理罪》,這部片中也有不少精彩的犯罪側寫與分析來自各個角色,「心理」題材無疑成為這類犯罪電影的新寵兒,其實這舉動已經慢好萊塢不少了。


電影從頭到尾幾乎都是走陰暗色調,尤其第二起虐殺案件看得令人極為不舒服,在表現手法和特效製作上,中國大陸電影已經到達一定水準,所以本片呈現出來的寫實性是很夠的。或許是改編小說的作品,這部片一開始對於主角的介紹非常單薄,或許是預設觀眾對於相關題本的熟悉度,但如果沒看過《心理罪》相關小說、電影或電視劇的人可能一下無法掌握主角與各角色的資訊。由於題材敏感,這類犯罪電影幾乎都以架空背景為主,電影中也有些科幻性或不合時宜的設定,這樣可能會更容易通過電檢。

本片的兩位主角表現令人驚豔,飾演主角的鄧超從過去《美人魚》中就有不錯的表現(不少人認為《美人魚》這部電影被鄧超救回來的),事實上在大陸綜藝節目【奔跑吧!兄弟】中就時常看到鄧超的身影,看完後更覺得鄧超是個非常厲害且敬業的演員,從一開始扮演一個天賦極高但屌兒郎當的中年大叔,到後來極欲追兇的渴望與認真,因為失去重要的人而癲狂,最後不顧一切用極端的手法想將兇手繩之於法,所有的情緒轉折都演的十分到位。


另一位主角阮經天這次飾演的是變態殺手一角,這個陰測測的造型倒是浪費了他的好皮相,不過看起來確實有不少變態殺手的影子。其實在一開始側寫的時候就有說過,變態殺手可能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兇手,表面正常、待人有禮,不過劇本從一開始就沒有讓觀眾找兇手的意圖,所以對於這個角色的刻劃是明著來的,也給了阮經天不少發揮的空間,至少證明阮經天也是有影帝實力的。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與其說它是「刑偵類」的犯罪電影,倒不如說是「寫實類」的犯罪電影,主角對於犯罪者的「側寫」多於「推理」,導致後來一個有趣的狀況發生,那就是找不到證據將犯人定罪,以致於主角最後採用非常手段達成目的。這是我們從小看柯南或金田一長大時不曾遇到的問題,因為上述兩位主角都是尋找證據的專家,不可能會有不留下證據的完美犯罪,所以找到兇手向來不是這部電影的懸念,反而在主角和兇手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才是重點,罪犯的形成真的只有犯罪者本身的責任嗎?一起生活在同一個社會的人或許就無意間助長了犯罪者的行為。最後主角將兇手繩之於法的方式也運用了心理關係,並不枉了「心理罪」這個片名。

loading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