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任務》(The Martian)優先場︰導演Ridley Scott近年難得的佳作

講電影.電影講 於 01/10/2015 發表 收藏文章
全埸笑聲不斷!簡單拯救故事拍得有血有淚,儘管結局是意料之內,但當中的波折又令人為主角抹一額汗。放鬆的兩個多小時,令人全情投入觀賞電影發展。幾乎每位演員都有劇發揮,全片沒有花瓶角色,這是《火星任務》(The Martian)值得一讚之處。每個角色的性格特質也細膩刻劃,十分討喜。雖然緊張感與豐富程度不及《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震撼感也不及《引力邊緣》(Gravity),但也不失為今年的娛樂大片!電影開的玩笑也極具話題性及國際視野,精闢地在中國資訊透明度及航天科技落後的兩點痛處狠狠揶揄一番,甚是過癮。若想開懷大笑,輕鬆度過兩個多鐘頭,《火星任務》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

電影以麥迪文(Matt Damon)的獨腳劇為主,但他骨子內的幽默感令電影生色不少,把Mark Watney這樂觀正面的角色拿捏得恰到好處,他自居的別號及偉蹟也處處充滿笑點子,而且苦中作樂也很不少,緩和了孤身一人獨留異星的強烈寂寞感,也令沉重的拯救任務增添樂趣,把全隊人團結如一,冒死營救顯得更有說服力及人性。這令電影更具娛樂性,也叫觀眾享受兩個多小時源源不絕的笑位。當中也有幾幕引來哄堂大笑,竊笑聲不絕於耳、此起彼落。可惜,面對挫敗時,麥迪文演得有點力不從心,當他發洩情緒及流下男兒淚的時候,頗難帶觀眾入劇,畢竟他在片中的喜劇感較強,而且電影對這些畫面也輕描淡寫,蜻蜓點水般的略略帶過。相比之下,同為太空片的《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情感劇較扣人心弦,牽動觀眾情緒。不過《火星任務》看的是麥迪文的幽默感,而不是煽情晝面。

片中其他演員也有劇可演,絕無配襯角色。女指揮官巾幗不讓鬚眉的果斷硬朗形象,舉手、投足均有領袖風範,實是電影的一大亮點,不過她也有軟弱自責的時侯,當Mark與隊員首次通訊時,她只背向螢光幕,不敢直視,彷彿螢幕便是Mark的面孔,心底裹她正責怪自己當初妄下判斷,丟下隊員。電影把這角拍得鮮明立體,匠心獨運,足見導演寶刀未老。Donald Glover飾演的天才型青年也是另一焦點,他把一個帶點「神經質」的角色演得維妙維肖,連小動作也捕捉得形神俱備。普羅大眾對天才的印象是溝通與生活技巧不足,他對這資優少年的演繹非常到位,是本片難忘角色之一。另一不可不提的是NASA署長,他所到之處,鴉雀無聲,但不受歡迎及不形於色的冷酷形象卻表露無遺,最初他是第一個否決拯救任務的人,理由也很官腔。後來立場軟化了,其實只想事情早日完結,免得惹來更多社會輿論指責。不過當中轉變的反差不輕,但Jeff Daniels仍能輕鬆駕馭,演員深厚的演技功力不容忽視。《火星任務》對於這些細節的突顯的確出色,亦細膩刻劃角色性格,實是導演近年來難得一見的佳作。

電影多絮絮不休的出現很多數字、繁雜計劃及應變對策,的確叫人看得一頭霧水,當中的理論也晦澀難懂,連最後主角滯留火星的總日數也不太記得清楚了,不過要令整個拯救任務看來更真實,此是不二方法。

綜觀全片,頗難找到伏線,幸好地球太空總署、太空船及火星三方交錯敘述,仍能做到三環緊扣,而且電影仍能平衡角色形象與心理的描繪,豐富電影的觀賞度,甚至以此來推動情節發展,勾勒出一個完整故事。壯麗的火星山脈也是一大看點,遼闊荒蕪的火星觀景一一盡收眼簾,很震撼。可惜電影略欠反思空間,甚至只能在末段「自圓其說」來解釋本片意義。欠缺昇華,實是美中不足之處,不過導演對舊式音樂的情意結,令不少場面以嘻笑輕鬆氣氛帶過,實在討好,效果不比《銀河守護隊》的那幾幕遜色,是電影一大驚喜。

評分︰8.5/10


後記︰

《星際啟示錄》令人為之動容兩幕分別是主角Cooper收到子女從地球傳來的訊息,雙方分隔萬里,接受到兒女近況的他喜極而泣,甚至哭成淚人;片未Cooper重遇女兒,可惜要「黑頭人送白頭人」,兩人重逢卻又是另一別離時,不過當中的愛與承諾變得刻骨銘心、賺人熱淚。影帝Matthew McConaughey爐火純青的演技應記一功。

火星觀景的確震撼,但對比《引力邊緣》十多分鐘直落的太空船意外,看到觀眾屏息以待、目瞪口結,《火星任務》的與此仍有一大距離。

另外,有看小說的讀者或會留意到電影的粗口比原著的少。

寒冬戰士與新隱形女俠真的很像一對合襯的愛侶。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